強度級別(立方體抗壓強度)檢測:核心檢測項目詳解
一、試件制備與養護
-
- 標準立方體試件尺寸為 150mm×150mm×150mm(粗骨料粒徑≤40mm時)。
- 特殊情況下可采用100mm或200mm試件,但需在報告中注明換算系數。
-
- 取樣:從同一批次材料中隨機抽取,保證代表性。
- 振搗:分層裝入試模,采用機械振搗或人工插搗排除氣泡,確保密實度均勻。
- 抹面:成型后刮平表面,防止局部應力集中。
-
- 標準養護:溫度(20±2)℃,相對濕度≥95%,養護齡期通常為28天。
- 現場同條件養護:若模擬實際工程環境,需記錄溫濕度變化并注明差異。
二、外觀質量與尺寸檢測
-
- 剔除存在裂縫、蜂窩、孔洞或明顯變形的試件。
- 允許輕微缺陷,但需記錄位置及范圍。
-
- 使用游標卡尺測量各邊長度(精度至0.1mm),取三處測量值的平均值為試件邊長。
- 計算承壓面積時,取試件與壓板接觸面的較小面積值。
三、抗壓強度試驗步驟
-
- 壓力試驗機精度等級不低于Ⅰ級,量程為預期破壞荷載的20%~80%。
- 定期通過計量認證確保設備誤差≤±1%。
-
- 試件居中放置,避免偏心受壓。
- 加載速率:混凝土試件為 0.3~0.5MPa/s,砂漿試件為0.25~0.75kN/s。
- 連續加載至試件破壞,記錄最大荷載值(F,單位:N)。
-
- 典型破壞模式:錐形碎裂、縱向劈裂等。
- 異常破壞(如單側崩裂)需分析原因,可能因試件缺陷或對中不良導致。
四、數據處理與結果判定
-
- 以3個試件測值的算術平均值為測定值。
- 若最大值或最小值與中間值之差超過15%,取中間值;若兩者均超差,試驗無效。
-
- 依據設計強度等級(如C30、C40)核對實測值是否達標。
- 當標準差較大時,需分析材料均質性或施工工藝問題。
五、影響檢測結果的關鍵因素
-
- 振搗不足導致內部空洞,強度偏低;過度振搗引發離析,數據離散性增大。
-
- 溫度每升高10℃,早期強度發展加快,但28天強度可能降低5%~10%。
-
- 加載速率過快會高估強度,過慢則低估。設備對中偏差≥5%時,強度誤差可達15%。
六、特殊場景下的檢測調整
- 早強混凝土:可增加3天、7天齡期檢測,預測長期強度。
- 高溫環境混凝土:模擬實際溫度進行養護,評估耐熱性能。
- 非標試件:使用100mm試件時,強度換算系數通常取0.95(需根據骨料粒徑驗證)。
上一篇:鹽處理檢測下一篇:碾壓混凝土彎曲試驗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2
12
19
15
18
20
23
21
18
17
16
13
16
15
21
22
17
19
18
21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