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卡釘外觀檢測項目及標準指南
一、檢測環境及設備要求
- 光照條件:白色LED光源(照度≥800 Lux),避免反光干擾
- 檢測工具:游標卡尺(精度0.01mm)、投影儀、色差儀、顯微鏡(20-50倍)、標準比色板
- 人員要求:視力≥1.0,需通過標準樣品識別培訓
二、核心檢測項目與方法
1. 外觀完整性檢測
-
- 內容:彎曲、扭曲、翹曲等結構異常
- 方法:平置于玻璃平臺,肉眼觀察是否貼合,或使用投影儀對比設計圖紙
- 標準:關鍵部位變形量≤0.05mm
-
- 內容:肉眼不可見的微裂紋
- 方法:顯微鏡下觀察卡扣、連接處等應力集中區域
- 標準:任何可見裂紋均判為不合格
2. 表面質量檢測
-
- 重點區域:分型線、頂針位置、卡扣末端
- 方法:指尖觸摸結合顯微鏡檢查
- 標準:毛邊高度≤0.02mm,銳利邊緣不可接觸人手
-
- 項目:劃痕(長度>2mm)、縮水、氣泡、雜質顆粒
- 方法:目視檢查(360°旋轉),針對高光面需傾斜15°觀察反光
- 標準:A級面(外觀面)不允許缺陷;B級面允許≤0.3mm點狀缺陷
3. 尺寸精度檢測
- 關鍵尺寸:總長度、卡扣間距、安裝孔徑、壁厚
- 工具:三次元坐標測量機(關鍵件全檢)/抽樣使用數顯卡尺
- 公差標準:
- 主尺寸:±0.1mm
- 配合孔徑:+0.05/-0mm
- 壁厚偏差:≤10%標稱值
4. 顏色與材質檢測
-
- 方法:比對標準色板(客戶簽樣)或使用色差儀測量ΔE值
- 標準:ΔE≤1.5(啞光面可放寬至ΔE≤2.0)
-
- 內容:黑點、異色料、未熔膠粒
- 方法:紫外燈下檢測熒光劑污染,密度測試儀排查雜質
5. 功能性預檢測
- 裝配測試(抽樣進行)
- 方法:模擬實際工況裝配,檢測卡扣咬合力
- 工具:推拉力計(測量脫離力)
- 標準:脫離力需在規格值±15%范圍內
三、檢測流程優化建議
-
- 首檢:每模次前3件全項目檢測
- 過程檢:每小時隨機抽取10件,重點查尺寸/毛邊
- 末檢:每批次0.5%抽樣,進行破壞性測試
-
- 引入CCD視覺檢測系統:可實現200件/分鐘的高速檢測,缺陷識別率>99%
- 數據追溯:綁定模具編號、生產時間,關聯MES系統分析不良根源
四、常見不合格原因分析
缺陷類型 | 可能成因 | 改進方向 |
---|---|---|
卡扣斷裂 | 注塑壓力不足/頂出速度過快 | 優化保壓曲線/增加模具拋光 |
色差超標 | 色母混合不均/料筒溫度波動 | 升級混料機/加裝溫控PID模塊 |
尺寸超差 | 模具磨損/冷卻時間不足 | 每5萬模次進行模腔測量/調整冷卻水路 |
五、結語
- ASTM D3641-15 塑料注塑件外觀檢驗標準
- SJ/T 10628-2015 電子配件外觀缺陷判定指南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可浸出重金屬含量檢測下一篇:三氧化二鋁-直接滴定法(代用法)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2
14
20
22
21
23
16
18
17
25
24
26
25
25
24
22
23
23
23
29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