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檢測項目
1. 目視檢查(基礎檢測)
- 檢測目標:發現肉眼可見的物理缺陷。
- 重點檢查項:
- 焊接點:虛焊、冷焊、焊錫橋接(可能導致短路)。
- PCB走線:斷裂、銅箔剝落(開路)、相鄰走線接觸(短路)。
- 元件狀態:燒焦、鼓包、引腳彎曲或脫落。
- 工具:放大鏡、顯微鏡。
- 優點:成本低、速度快;缺點:依賴經驗,無法檢測內部缺陷。
2. 萬用表檢測(通斷與電阻測試)
- 開路檢測:
- 切換到“蜂鳴檔”或“電阻檔”,測量兩點間電阻。若電阻無限大(無蜂鳴聲),則存在開路。
- 短路檢測:
- 測量非導通點間的電阻,若電阻接近零,則存在短路。
- 關鍵技巧:
- 斷電檢測,避免誤判。
- 對比正常電路參數,定位異常區域。
3. 飛針測試(高精度點對點檢測)
- 原理:通過移動探針接觸測試點,驗證電路連通性。
- 適用場景:小批量PCB原型驗證或維修。
- 優勢:無需專用治具,靈活性強;局限性:速度慢,不適合量產。
4. 自動光學檢測(AOI)
- 功能:通過高清攝像頭掃描PCB,比對設計文件識別缺陷。
- 檢測項目:
- 元件錯位、極性反接。
- 焊錫不足或過量(潛在短路風險)。
- 表面走線斷裂。
- 適用階段:SMT貼片后或焊接工序后。
5. X射線檢測(內部缺陷分析)
- 核心應用:
- BGA封裝:焊球虛焊、空洞。
- 多層PCB:內層走線短路或開路。
- 優勢:非破壞性檢測,穿透性強。
6. 在線測試(ICT)
- 原理:通過定制治具連接測試點,全面驗證電路功能。
- 測試內容:
- 所有節點的電壓、電阻、電容。
- 模擬信號完整性(如阻抗匹配)。
- 適用場景:量產階段的全檢或抽檢。
7. 功能測試(系統級驗證)
- 方法:在通電狀態下驗證設備整體功能。
- 檢測項:
- 電源模塊輸出是否正常。
- 信號傳輸路徑是否暢通(如通信接口)。
- 負載狀態下是否異常發熱。
8. 熱成像檢測(異常發熱定位)
- 應用場景:
- 短路點因電流過大導致局部高溫。
- 開路引發的元件過熱(如保險絲熔斷后負載異常)。
- 工具:紅外熱像儀。
- 注意:需在安全電流下進行,避免二次損壞。
二、檢測流程優化建議
-
- 生產前:檢查PCB設計合理性(如測試點布局)。
- 生產中:AOI + 飛針測試結合,實時攔截缺陷。
- 出貨前:ICT + 功能測試確保可靠性。
-
- 避免靜電、濕度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 高精度檢測需在恒溫環境下進行。
-
- 建立標準參數庫,自動比對異常值(如ICT測試數據)。
三、常見問題與對策
- 誤報問題:
- AOI可能因反光誤判焊點質量,需人工復檢。
- 萬用表探針接觸不良導致誤判開路,需清潔測試點。
- 隱蔽性故障:
- 間歇性開路(如應力斷裂):通過振動測試模擬驗證。
- 多層板內層短路:依賴X射線或分層掃描。
四、總結
- 研發階段:萬用表 + 飛針測試 + 熱成像。
- 量產階段:AOI + ICT + X射線組合。
轉成精致網頁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42
44
50
44
42
45
41
45
44
40
48
47
39
47
56
44
42
41
43
32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