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焊層檢測:關鍵項目與技術解析
一、阻焊層檢測的核心意義
- 電氣短路:阻焊層覆蓋不完全時,焊錫可能橋接相鄰線路。
- 氧化腐蝕:銅暴露在空氣中易氧化,降低導電性。
- 機械損傷:阻焊層過薄或附著力不足易在后續加工中脫落。 因此,阻焊層檢測是PCB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
二、阻焊層檢測的核心項目
1. 物理性能檢測
(1) 厚度測量
- 檢測目的:確保阻焊層厚度符合設計標準(通常為15–25μm)。
- 方法:
- 非接觸式光學測量:使用激光測厚儀或光學顯微鏡。
- 接觸式測量:采用臺階儀(Profilometer)掃描斷面。
- 標準:厚度均勻性誤差需控制在±5μm以內。
(2) 附著力測試
- 檢測目的:驗證阻焊層與基材的結合強度。
- 方法:
- 膠帶剝離法:將標準膠帶(如3M 600)貼附于阻焊層表面,快速撕拉后觀察是否脫落。
- 劃格測試:用刀具劃出網格,評估阻焊層剝落面積(依據IPC-TM-650標準)。
(3) 分辨率與邊緣清晰度
- 檢測目的:確認阻焊層的圖案精度,尤其是開窗區域的邊界。
- 方法:
- 自動光學檢測(AOI):通過高分辨率相機捕捉圖像,分析開窗邊緣的鋸齒、毛刺等缺陷。
- 最小線寬/間距驗證:檢測阻焊層能否準確覆蓋非焊接區域。
2. 化學性能檢測
(1) 耐化學性測試
- 檢測目的:評估阻焊層在焊接、清洗等工藝中的抗腐蝕能力。
- 方法:
- 酸堿浸泡測試:將樣品浸入特定濃度的酸堿溶液(如10% HCl或NaOH)中,觀察阻焊層是否起泡、脫落。
- 溶劑擦拭測試:用IPA(異丙醇)擦拭表面,檢查是否褪色或溶解。
(2) 耐焊接熱沖擊
- 檢測目的:模擬回流焊或波峰焊過程中的高溫沖擊。
- 方法:
- 將樣品置于260–288℃高溫環境中(根據PCB等級調整),觀察阻焊層是否開裂、變色或分層。
3. 光學性能檢測
(1) 顏色與光澤度
- 檢測目的:確保阻焊層顏色一致性(如綠色、黑色、藍色等)及表面光澤度符合客戶要求。
- 方法:
- 色差儀:測量Lab*值,與標準色板對比。
- 光澤度計:量化表面反射率(如啞光、半啞光、亮光)。
(2) 表面缺陷檢測
- 檢測項目:
- 針孔/氣泡:通過背光檢查或AOI識別透光缺陷。
- 異物夾雜:放大鏡或顯微鏡觀測表面污染物(如塵埃、纖維)。
- 桔皮效應:評估涂層固化后的均勻性。
4. 電性能檢測
(1) 絕緣電阻測試
- 檢測目的:驗證阻焊層的絕緣性能是否符合標準(通常≥10^8Ω)。
- 方法:
- 在相鄰導線間施加直流電壓(如500V),測量漏電流并計算電阻值。
(2) 耐電壓測試
- 檢測目的:評估阻焊層在高壓下的絕緣耐受能力。
- 方法:
- 施加1–3kV電壓(根據PCB等級),持續1分鐘,觀察是否發生擊穿。
5. 環境可靠性檢測
(1) 濕熱老化測試
- 檢測目的:模擬高溫高濕環境下的長期穩定性。
- 方法:
- 將樣品置于85℃/85%RH環境中持續168小時,測試后檢查阻焊層附著力與絕緣性能。
(2) 冷熱循環測試
- 檢測目的:驗證阻焊層在溫度驟變下的抗疲勞性。
- 方法:
- 在-40℃至125℃間循環100次,每次循環15分鐘,觀察是否開裂或分層。
三、檢測設備與技術發展
- 自動化光學檢測(AOI):結合AI算法,可快速識別阻焊層缺陷并分類(如漏涂、偏移)。
- 3D掃描檢測:通過共聚焦顯微鏡或白光干涉儀,實現高精度三維形貌分析。
- 在線實時監測:集成于生產線的傳感器可實時反饋阻焊層涂覆質量,減少返工率。
四、總結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8
18
18
14
25
18
20
20
20
21
20
14
17
16
18
19
18
20
21
18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