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片折曲(彎曲)試驗檢測項目詳解
一、主要檢測項目
-
- 定義:基片在彎曲載荷下斷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
- 指標:通過三點彎曲或四點彎曲試驗測定,計算公式為 ?=(3??)/(2??2)σ=(3FL)/(2bh2)(三點彎曲)。
- 意義:反映材料抵抗外部彎曲載荷的能力,直接影響基片的機械可靠性。
-
- 定義:材料在存在裂紋或缺陷時抵抗裂紋擴展的能力。
- 檢測方法:結合彎曲試驗與裂紋預制技術(如單邊缺口梁法)。
- 應用:評估基片在高應力環境下的抗裂性能,如半導體晶圓的切割工藝優化。
-
- 定義:材料在彈性變形階段的應力-應變比例系數。
- 測定:通過彎曲試驗的載荷-位移曲線斜率計算得出。
- 用途:判斷基片的剛性,指導柔性電子器件(如折疊屏)的基材選型。
-
- 定義:基片在斷裂前的最大彎曲形變量。
- 測試:記錄載荷加載至斷裂時的位移值。
- 意義:衡量材料柔韌性的關鍵指標,適用于柔性基片(如PI薄膜)的耐用性評價。
-
- 檢測內容:卸載后基片的永久形變量及內部應力分布。
- 方法:結合彎曲試驗與應力分析(如X射線衍射法)。
- 重要性:避免基片因殘余應力導致后續加工(如光刻)中出現翹曲或開裂。
-
- 定義:基片在反復彎曲載荷下的疲勞壽命。
- 參數:設定彎曲半徑、頻率、循環次數(如10萬次),觀測裂紋萌生與擴展。
- 應用:驗證柔性電子產品的長期可靠性(如可穿戴設備)。
-
- 測試條件:在高低溫環境下(如-40℃至150℃)進行彎曲試驗。
- 指標:對比不同溫度下的彎曲強度與斷裂行為。
- 意義:評估基片在極端溫度環境中的適用性,如汽車電子元件。
二、試驗方法與標準
-
- 原理:基片兩端固定,中間施加集中載荷(見圖1)。
- 標準:ASTM D790(塑料)、JIS R1601(陶瓷基板)。
-
- 優勢:純彎曲區域更大,數據更適用于均勻材料評價。
- 標準:ISO 14704(精細陶瓷)、GB/T 6569(結構陶瓷)。
-
- 設備:伺服液壓或電動馬達驅動的動態試驗機。
- 用途:模擬實際工況中的振動或反復形變場景。
三、結果分析與應用
-
- 應力-應變曲線:確定彈性極限、屈服點及斷裂點。
- Weibull統計分析:評估基片強度分布的均勻性及失效概率。
-
- 脆性斷裂:常見于陶瓷基板,斷口平整無塑性變形。
- 韌性斷裂:柔性基片(如聚合物)表現為纖維狀斷口。
-
- 材料改進:通過摻雜、涂層或復合工藝提升彎曲性能。
- 結構設計:優化基片厚度、層壓方式以降低應力集中。
四、應用案例
-
- 通過彎曲試驗確定切割工藝參數,減少崩邊風險。
-
- 循環彎曲耐久性測試確保折疊屏10萬次彎折不失效。
-
- 結合高溫彎曲試驗驗證其在封裝工藝中的抗翹曲能力。
五、注意事項
- 樣品制備:切割邊緣需拋光以避免應力集中干擾數據。
- 加載速率控制:過快加載可能導致脆性材料數據偏差。
- 環境模擬:濕度、溫度等條件需與實際應用場景一致。
總結
上一篇:規定高溫下的斷態重復峰值電流檢測下一篇:夾緊裝置抗電纜拉伸的能力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0
9
7
9
11
12
12
10
13
18
16
17
19
22
20
21
25
18
25
18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