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翹曲的定義與影響
二、卡翹曲檢測的核心項目
1. 平面度檢測
- 定義:衡量卡表面與理想平面的最大偏差值。
- 方法:
- 光學干涉法:利用激光或白光干涉儀掃描表面,生成三維形貌圖。
- 接觸式測量:使用千分表或高度規多點測量,計算平面度誤差。
- 標準:ISO/IEC 7810規定ID-1型卡(如銀行卡)的平面度誤差需≤0.8mm。
2. 彎曲度(曲率半徑)檢測
- 定義:卡沿長度或寬度方向的彎曲程度,以曲率半徑或彎曲高度表示。
- 工具:
- 曲面貼合檢測臺:將卡置于標準曲率模具上,觀察貼合間隙。
- 激光位移傳感器:非接觸式測量彎曲高度。
- 判定標準:多數行業要求靜態彎曲半徑≥50mm,動態彎曲半徑≥25mm。
3. 扭曲度檢測
- 定義:卡體對角線方向的不對稱變形程度。
- 方法:將卡置于水平平臺,測量四角高度差,最大差值即為扭曲度。
- 典型限值:電子類卡片扭曲度通常需≤1.5mm。
4. 環境適應性測試
- 高低溫循環:-20℃~85℃循環測試后檢測變形量。
- 濕度測試:85%RH環境中放置48小時,評估吸濕膨脹導致的翹曲。
5. 動態應力測試
- 目的:驗證卡在機械插拔、彎折等使用場景下的抗翹曲能力。
- 方法:
- 插拔壽命試驗機:模擬數千次插卡動作,監測變形趨勢。
- 彎折疲勞測試:施加周期性彎曲力,記錄裂紋或永久變形臨界點。
三、檢測設備與技術選擇
-
- 優勢:精度高(±1μm)、可生成全尺寸形貌圖。
- 適用場景:實驗室級精密檢測,如高精度芯片卡。
-
- 優勢:集成于產線,實時檢測并剔除不良品。
- 技術要點:需優化光照方案,避免反光干擾。
-
- 示例:塞規、平面度檢驗臺,成本低但效率有限,適用于抽檢。
四、檢測標準與判定依據
- 國際標準:ISO/IEC 7810(身份證、銀行卡)、ISO 14443(非接觸式智能卡)。
- 行業規范:如EMVCo對支付卡的機械性能要求。
- 企業內控標準:根據客戶需求定制更嚴格的公差(如高端電子產品用卡)。
五、常見問題與改進措施
-
- 原因:環境振動、設備校準偏差。
- 對策:定期校準傳感器,增加抗干擾算法。
-
- 材料因素:原料含水率不均、填料分布差異。
- 工藝優化:調整注塑溫度、保壓時間或層壓參數。
六、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頭戴耳機的兩個耳機的頻率響應之差檢測下一篇:穩態加速度(非破壞性的)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8
21
17
22
19
19
21
24
18
19
22
25
16
20
26
23
19
18
19
16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