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極開路時最大集電極-發射極高溫截止電流(ICEO)檢測項目詳解
1. 檢測目標
- 定義:測量晶體管在基極開路、高溫條件下,集電極-發射極間施加額定反向電壓時的最大漏電流(ICEO)。
- 意義:評估器件在高溫截止狀態下的漏電特性,驗證是否符合規格書要求(如≤1μA @ 125°C)。
2. 測試條件設定
- 溫度范圍:依據器件規格選擇高溫(如125°C、150°C),需覆蓋實際應用場景。
- 電壓參數:施加集電極-發射極額定截止電壓(VCES),避免超過擊穿電壓(VBR(CEO))。
- 穩定時間:高溫環境下預熱至少30分鐘,確保器件內部溫度均勻。
3. 測試設備與配置
設備名稱 | 功能要求 |
---|---|
高低溫試驗箱 | 溫度控制精度±2°C,均勻性±1°C,支持防靜電設計。 |
源測量單元(SMU) | 可輸出0-100V電壓,量程涵蓋1nA-1mA,四線制測量減少導線電阻影響。 |
屏蔽測試夾具 | 低噪聲屏蔽線纜,確保基極完全開路,避免電磁干擾。 |
數據記錄系統 | 實時采集溫度、電壓、電流參數,支持多通道同步測量。 |
4. 測試步驟
-
- 清潔器件引腳,焊接至測試板,確保基極懸空(開路),集電極-發射極連接SMU。
- 檢查測試回路阻抗(如接觸電阻≤1Ω),避免額外壓降。
-
- 將樣品置入高低溫箱,升溫至目標溫度(如125°C),穩定至少30分鐘。
- 使用熱電偶監測器件表面溫度,確認與設定值一致。
-
- 以階梯方式緩慢施加VCES(如0V→10V→50V),每步停留1分鐘,避免瞬時沖擊。
- 記錄穩態電流值(ICEO),重點關注高溫下的非線性漏電特性。
-
- 同一批次抽取5-10個樣品,每個樣品重復測試3次,計算平均值與標準差。
- 繪制ICEO隨溫度、電壓的變化曲線,分析失效模式(如熱載流子效應)。
5. 關鍵注意事項
- 熱管理:確保器件自身功耗(ICEO×VCES)不超過封裝最大耗散功率(如200mW)。
- 噪聲抑制:測試箱接地良好,使用法拉第籠屏蔽外部電磁干擾。
- 失效判定:若ICEO超出規格值或異常陡增,需排查工藝缺陷(如PN結污染)。
6. 標準參考
- JEDEC JESD22-A108:高溫工作壽命測試規范。
- MIL-STD-750:半導體器件測試方法(第3.9節:截止電流測試)。
7. 數據分析與報告
- 合格標準:ICEO ≤ 規格值(如1μA @ 125°C, VCES=50V)。
- 失效分析:若數據異常,通過SEM/EDX檢查芯片表面缺陷或金屬遷移現象。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3
15
17
20
18
17
21
16
23
16
23
23
25
18
18
19
18
23
27
22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