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源電壓(V_DS)檢測:關鍵項目與方法詳解
一、漏-源電壓檢測的核心意義
- 工作狀態判定:判斷FET處于截止區、線性區還是飽和區。
- 功耗與效率分析:計算導通損耗(P = V_DS × I_D)。
- 過壓保護:防止器件因電壓擊穿而損壞。
- 故障診斷:識別短路、開路或驅動異常等問題。
二、關鍵檢測項目
-
- 目的:測量FET在穩態下的電壓(如導通或關斷時的直流電壓)。
- 方法:使用萬用表或高精度電壓表直接測量。
- 標準:需與器件手冊中的導通電阻(R_DS(on))及電流值結合驗證。
-
- 目的:捕捉開關過程中的瞬態電壓(如上升沿/下降沿的電壓尖峰)。
- 方法:通過示波器搭配高壓差分探頭測量,關注過沖、振蕩等異常。
- 關鍵參數:峰值電壓、上升時間、振鈴頻率。
-
- 目的:分析溫度變化對V_DS的影響(R_DS(on)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 方法:在溫控環境中逐步升溫,記錄V_DS與溫度的關系曲線。
-
- 目的:驗證器件的最大耐壓值(V_DS(max))。
- 方法:施加逐步升高的電壓直至擊穿,記錄臨界值(需在安全條件下進行)。
-
- 目的:檢測不同負載電流下的電壓波動。
- 方法:使用可編程負載調整I_D,觀察V_DS的變化是否線性。
-
- 目的:確保V_DS與I_D的組合在SOA曲線范圍內。
- 方法:通過曲線追蹤儀繪制SOA圖,比對實測數據。
-
- 短路故障:V_DS異常降低可能預示源-漏短路。
- 驅動不足:V_DS未完全關斷可能因柵極電壓不足導致。
三、檢測設備與步驟
-
- 高帶寬示波器(>100MHz)
- 高壓差分探頭(耐壓值高于V_DS(max))
- 可編程電源與電子負載
- 溫度控制箱
- 萬用表或數據采集系統
-
- 步驟1:斷電狀態下連接探頭,確保接地可靠。
- 步驟2:設置工作條件(V_GS、I_D、溫度等)。
- 步驟3:采集靜態與動態數據,重復多次取平均值。
- 步驟4:分析數據,比對規格書,識別異常。
四、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問題 | 可能原因 | 解決方法 |
---|---|---|
測量值漂移 | 溫度影響或接觸不良 | 控制環境溫度,檢查探頭連接 |
高頻噪聲干擾 | 接地環路或探頭帶寬不足 | 使用差分探頭,縮短接地線長度 |
過壓擊穿 | 驅動信號異常或負載突變 | 增加緩沖電路,優化柵極驅動 |
五、應用案例
六、
轉成精致網頁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6
8
9
8
9
10
7
6
9
13
10
11
12
10
14
9
9
12
9
8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