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菌檢驗的定義與適用范圍
- 最終滅菌產品:如注射劑、眼用制劑、植入性醫療器械等。
- 非最終滅菌產品:需結合生產過程的無菌保障體系(如無菌生產工藝)。
二、核心檢測項目
1. 常規微生物檢測
-
- 目標微生物:需氧條件下生長的細菌(如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 培養基: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用于需氧及兼性厭氧菌)。
- 培養條件:30~35℃,14天。
-
- 目標微生物:專性厭氧菌(如產氣莢膜梭菌)。
- 培養基: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下層厭氧環境)。
- 培養條件:30~35℃,14天,維持厭氧環境。
-
- 目標微生物:霉菌和酵母菌(如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 培養基: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基。
- 培養條件:20~25℃,14天。
2. 特定病原體篩查(依產品風險增加)
- 示例項目:
- 金黃色葡萄球菌(醫療器械、注射劑)
- 銅綠假單胞菌(滴眼液、沖洗液)
- 梭狀芽孢桿菌(生物制品)
3. 培養基適用性檢查
- 目的:驗證培養基支持微生物生長的能力及無菌性。
- 關鍵指標:
- 促生長能力:接種<100 CFU的標準菌株,觀察生長情況。
- 抑菌特性:含防腐劑產品需驗證中和效果。
4. 方法學驗證
- 適用性試驗:確認檢測方法對樣品的適用性(如抑菌性消除)。
- 陽性對照:加入標準菌株(如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驗證檢測敏感性。
三、檢測方法與技術
1. 薄膜過濾法(首選方法)
- 原理:通過孔徑≤0.45 μm的濾膜截留微生物,沖洗后轉移至培養基培養。
- 適用性:適用于水溶性液體、可溶解固體制劑。
- 優勢:可消除樣品抑菌性,提高靈敏度。
2. 直接接種法
- 原理:將樣品直接接種至培養基中培養。
- 適用性:適用于無法過濾的樣品(如油劑、混懸液)。
- 局限性:需驗證中和劑有效性。
四、無菌檢驗流程
- 樣品預處理:根據產品特性選擇溶解、稀釋或中和處理。
- 分裝與接種:按標準操作分裝至對應培養基。
- 培養觀察:按溫度和時間要求培養,每日觀察渾濁度變化。
- 結果判定:
- 陰性:所有培養基均澄清,判為無菌。
- 陽性:任一培養基渾濁,需復檢并調查污染源。
五、關鍵注意事項
- 實驗室環境控制:
- 操作應在B級背景下的A級超凈臺或隔離器中進行。
- 定期進行環境微生物監測。
- 假陰性風險控制:
- 避免抑菌性殘留(充分沖洗或中和)。
- 驗證培養基促生長能力。
- 假陽性風險控制:
- 嚴格無菌操作技術,防止環境微生物污染。
- 培養基預培養確認無菌性。
六、標準與法規依據
- 《中國藥典》(ChP):四部通則“1101 無菌檢查法”。
- USP <71> Sterility Tests:美國藥典標準。
- ISO 11737-2:醫療器械滅菌微生物學方法。
七、未來發展趨勢
- 快速檢測技術:ATP生物發光法、流式細胞術替代傳統培養法。
- 自動化設備:全自動無菌檢測系統減少人為誤差。
- 分子生物學技術:PCR、宏基因組學用于快速污染溯源。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滅菌醫療器材無菌檢查檢測下一篇:落鏢沖擊強度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8
20
19
24
26
21
23
22
25
24
26
30
31
27
30
42
39
39
40
45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