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態(tài)漏極漏電流檢測的關鍵項目與實施方案
一、器件特性基礎測試
-
- 目的:閾值電壓偏移直接影響漏電流水平。
- 方法:使用參數(shù)分析儀(如Keysight B1500A)在柵極(G)施加斜坡電壓,測量漏極電流達到特定閾值(如1μA)時的???VTH?。
- 標準:對比設計規(guī)格,???VTH?降低可能導致漏電流超標。
-
- 目的:柵氧化層缺陷會導致異常漏電路徑。
- 方法:在柵-源極間施加額定電壓(如±20V),檢測泄漏電流。
- 判據(jù):典型值應低于1nA,異常值提示柵氧化層擊穿風險。
二、電壓應力測試
-
- 目的:驗證器件在高壓下的關斷能力。
- 方法:逐步增加漏-源電壓至額定值的120%(如600V器件測試至720V),監(jiān)測漏電流是否突變。
- 失效模式:雪崩擊穿或寄生晶體管導通導致電流陡增。
-
- 目的:評估快速開關瞬態(tài)電壓對漏電流的影響。
- 方法:使用脈沖發(fā)生器模擬高頻開關(如100V/ns斜率),檢測電壓過沖引起的漏電流變化。
- 關鍵參數(shù):器件結電容和PCB布局影響dV/dt耐受能力。
三、溫度依賴性測試
-
- 目的:高溫加速漏電效應,暴露潛在缺陷。
- 方法:
- HTRB(高溫反向偏壓):器件置于150°C環(huán)境,施加額定電壓168小時,監(jiān)測????IDSS?漂移。
- HTGB(高溫柵極偏壓):柵極施加最大正/負壓,檢測柵氧退化。
- 失效判據(jù):漏電流增幅超過50%視為不合格。
-
- 目的:驗證低溫下寄生二極管的反向恢復特性。
- 方法:在-40°C下測試漏電流,對比常溫數(shù)據(jù),異常升高可能提示載流子凍結效應。
四、時間相關退化測試
-
- 目的:評估漏電流隨時間的變化趨勢。
- 方法:器件在額定電壓和高溫下持續(xù)工作1000小時,定期記錄漏電流值。
- 分析:通過Arrhenius模型推算器件壽命。
-
- 目的:檢測柵氧化層的長期可靠性。
- 方法:施加高于常規(guī)的柵壓(如2倍???VGS?),記錄擊穿時間,繪制Weibull分布曲線。
五、電路級與應用級測試
-
- 目的:檢測實際電路中開關噪聲對漏電流的影響。
- 方法:搭建半橋電路,使用電流探頭(如Pearson 411)捕獲關斷瞬間的電流尖峰。
- 優(yōu)化方向:調整柵極電阻或增加RC緩沖電路以抑制震蕩。
-
- 目的:量化漏電流對整機效率的影響。
- 方法:在待機模式下測量系統(tǒng)總電流,分離漏電流貢獻占比。
- 案例:5G基站電源模塊漏電流需低于10μA,否則待機功耗超標。
六、失效分析與改善措施
-
- 熱成像檢測:定位漏電發(fā)熱點,識別局部短路缺陷。
- FIB-SEM分析:對失效區(qū)域進行剖面觀測,確定柵氧穿孔或金屬遷移路徑。
-
- 溝道摻雜調整:提高閾值電壓均勻性。
- 終端結構設計:優(yōu)化電場分布,降低邊緣漏電。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8
7
7
6
5
7
6
8
10
9
8
8
10
10
11
14
12
13
16
11
推薦檢測
聯(lián)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