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煙氣黑度檢測的核心項目
1. 林格曼黑度等級(Ringelmann Smoke Chart)
- 定義:依據國際通用的林格曼分級法,將煙氣黑度分為0~5級(0級為全白,5級為全黑),通過目視比對煙氣與標準灰度圖確定等級。
- 檢測方法:
- 觀測者需在光照充足、背景無干擾的條件下,以煙氣輪廓為參照進行比對。
- 使用數字林格曼黑度儀(如激光透射式設備)可減少主觀誤差。
- 標準依據:中國《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黑度的測定 林格曼煙氣黑度圖法》(HJ/T 398-2007);歐盟EN 13284-1。
2. 不透光率(Opacity)
- 定義:煙氣對光的遮擋能力,以百分比(%)表示,直接反映煙氣中顆粒物濃度。
- 檢測方法:
- 透射式煙塵儀:通過發射端與接收端的光強衰減計算不透光率。
- 遙感激光雷達:適用于大范圍、遠距離監測(如電廠煙囪)。
- 典型限值:中國《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71-2014)要求燃煤鍋爐煙氣不透光率≤10%。
3. 顆粒物濃度(PM)
- 定義:煙氣中懸浮顆粒物(TSP、PM10、PM2.5)的質量濃度,單位mg/m³。
- 檢測方法:
- 重量法:通過濾膜采樣稱重,精度高但耗時。
- β射線法/光散射法:實時在線監測,自動校準。
4. 煙氣成分分析
- 關聯項目:SO?、NOx、CO等氣態污染物濃度,需結合煙氣黑度綜合評估污染源特性。
- 儀器:便攜式煙氣分析儀(如Testo 350)。
5. 排放速率與擴散模型
- 計算參數:煙氣流速、溫度、濕度、煙囪高度等,用于推算污染物排放總量及擴散范圍。
二、檢測標準與技術要求
-
- 中國:HJ/T 398-2007規定林格曼法為核心方法,輔以儀器校準。
- 美國:EPA Method 9(目視法)與Method 203(儀器法)并行。
- 歐盟:EN 15259強調連續監測系統(CEMS)的應用。
-
- 林格曼觀測需每半年校驗標準圖卡;
- 不透光率檢測儀需定期用標準濾光片校準。
三、典型應用場景及案例
四、技術難點與改進方向
五、未來發展趨勢
結語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6
13
27
17
16
16
18
16
16
20
17
22
16
22
27
24
18
23
17
20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