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檢測項目分類
-
- 目標:準確測定產品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 典型應用:
- 藥品:如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楊酸含量檢測。
- 食品添加劑:如防腐劑苯甲酸鈉的定量。
- 農藥:有效成分(如吡蟲啉)的濃度測定。
- 檢測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氣相色譜法(GC)、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V-Vis)等。
-
- 目標:確認成分化學結構并量化其含量。
- 關鍵步驟:
- 結構鑒定:質譜(MS)、核磁共振(NMR)、紅外光譜(IR)。
- 多組分定量:如中藥復方中多種黃酮類成分的同步檢測。
-
- 檢測對象:
- 有機雜質(合成副產物、降解物)。
- 無機雜質(重金屬、殘留溶劑)。
- 法規要求:
- 藥品需符合ICH Q3指導原則(如雜質限量≤0.1%)。
- 食品需遵循GB 2762重金屬殘留標準。
- 檢測對象:
-
- 目的:評估固體制劑中有效成分的釋放速率及程度。
- 方法:溶出試驗儀結合HPLC分析,模擬人體胃腸環境。
-
- 項目:高溫、高濕、光照加速試驗,長期穩定性跟蹤。
- 指標:含量變化、雜質增長、物理性質(如變色、結塊)。
-
- 適用范圍:注射劑、滴眼液、化妝品等。
- 標準:需符合《中國藥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
二、檢測方法與技術選擇
- 色譜技術:HPLC(高靈敏度)、GC(揮發性成分)、薄層色譜(TLC,快速篩查)。
- 光譜技術:UV-Vis(常規定量)、原子吸收光譜(AAS,重金屬檢測)。
- 聯用技術:LC-MS(復雜基質中痕量成分分析)、GC-MS(揮發性有機物鑒定)。
- 滴定法:酸堿滴定(原料藥含量測定)。
三、標準與法規依據
- 國際標準:
- 藥品:ICH指南、USP(美國藥典)、EP(歐洲藥典)。
- 食品:FDA法規、Codex Alimentarius標準。
- 國內標準:
- 《中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通則。
- GB 2763-2021(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22年版)。
四、行業應用案例
- 藥品領域
- 片劑:主成分含量偏差需控制在±5%以內。
- 生物制品:活性蛋白效價測定(ELISA法)。
- 食品行業
- 功能食品:益生菌活菌數檢測(平板計數法)。
- 營養強化劑:維生素D3的LC-MS/MS定量。
- 化妝品
- 美白產品:氫醌、汞等違禁成分篩查。
- 防曬霜:紫外線吸收劑(如阿伏苯宗)含量分析。
五、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 成分干擾
- 問題:基質復雜導致目標峰重疊。
- 方案:優化色譜條件(如調整流動相比例)或采用固相萃取(SPE)前處理。
- 低含量成分檢測
- 問題:痕量有效成分信號弱。
- 方案:提高儀器靈敏度或衍生化處理(如GC-MS硅烷化衍生)。
- 穩定性差異
- 問題:樣品儲存期間含量波動。
- 方案:改進包裝材料(避光、防潮)或添加穩定劑。
六、未來趨勢
- 快速檢測技術:便攜式拉曼光譜儀、熒光傳感器現場篩查。
- 大數據與AI:結合質譜數據庫實現未知成分智能識別。
- 綠色分析:減少有機溶劑使用(如超臨界流體色譜)。
轉成精致網頁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9
14
13
17
18
14
28
17
16
16
18
16
16
20
17
22
16
24
27
26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