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檢測項目分類
- 初步篩選:通過培養基特征或快速試紙法判斷是否存在目標菌。
- 確認鑒定:結合生化試驗、分子生物學或免疫學方法確認菌種。
- 毒力基因分析:評估菌株致病性(如毒素基因檢測)。
- 藥敏試驗:指導臨床抗生素使用(針對耐藥菌株)。
二、各致病菌的檢測方法
1.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 常規檢測:
- 選擇性培養基:麥康凱瓊脂(MAC)或伊紅美藍瓊脂(EMB),菌落呈金屬光澤。
- 生化試驗:吲哚試驗、MR-VP試驗、β-葡萄糖醛酸酶(GUD)檢測。
- 毒力檢測:
- PCR檢測:腸毒素基因(如stx1、stx2)、致病型(如ETEC、EHEC)特異性基因。
- 免疫學方法:ELISA檢測志賀毒素(Shiga toxin)。
- 快速檢測: 免疫層析試紙(如乳膠凝集法)、熒光定量PCR(qPCR)。
2. 沙門菌(Salmonella spp.)
- 分離培養:
- 富集培養:緩沖蛋白胨水(BPW)增菌,后接種于XLD瓊脂或SS瓊脂。
- 典型菌落:透明或黑色中心(含硫化氫)。
- 生化鑒定: 三糖鐵(TSI)試驗(斜面紅/底層黃,產H?S)、賴氨酸脫羧酶試驗。
- 血清學分型: 多價O抗原和H抗原凝集試驗。
- 分子檢測: invA基因(沙門菌特異靶點)PCR檢測。
3. 乙型溶血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
- 溶血特征: 血瓊脂平板上完全溶血(β溶血環)。
- 分型鑒定:
- 蘭斯菲爾德分群:乳膠凝集試驗檢測A群(如化膿鏈球菌)、B群(無乳鏈球菌)。
- 桿菌肽敏感性:A群鏈球菌敏感(0.04 U桿菌肽紙片)。
- 分子檢測: emm基因分型或16S rRNA測序。
4.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 選擇性培養基: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etrimide)瓊脂,菌落呈藍綠色(色素擴散)。
- 生化特征: 氧化酶陽性、42℃生長試驗陽性。
- 毒力因子檢測: 彈性蛋白酶(lasB基因)、綠膿菌素(pyocyanin)的PCR或HPLC分析。
- 快速檢測: 環介導等溫擴增(LAMP)技術。
5.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 分離培養: Baird-Parker瓊脂(黑色菌落伴渾濁環)或甘露醇鹽瓊脂(黃色菌落)。
- 凝固酶試驗: 玻片法(結合血漿凝固)或試管法(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
- 毒素檢測:
- 腸毒素:ELISA或免疫磁珠法檢測SEA-SEE。
- PVL毒素:PCR檢測lukS/F-PV基因(與嚴重感染相關)。
- 耐藥性檢測: MRSA(甲氧西林耐藥菌)檢測(mecA/C基因或頭孢西丁紙片法)。
三、檢測方法比較
方法 | 優點 | 局限性 | 適用場景 |
---|---|---|---|
傳統培養法 | 成本低、結果直觀 | 耗時長(2-7天) | 實驗室常規檢測 |
PCR/qPCR | 快速(4-6小時)、高靈敏 | 需專業設備、假陽性風險 | 疫情暴發或快速篩查 |
MALDI-TOF MS | 快速鑒定(分鐘級) | 設備昂貴、依賴數據庫 | 臨床微生物實驗室 |
免疫學方法 | 操作簡便、適合現場檢測 | 靈敏度較低 | 食品安全快速初篩 |
四、應用領域
- 食品安全:檢測食品(肉類、乳制品)中的沙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 臨床診斷:血/痰標本中乙型溶血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的分離與藥敏分析。
- 水質監測:水中大腸桿菌作為糞便污染的指示菌。
- 院內感染控制:環境表面銅綠假單胞菌的溯源檢測。
五、檢測標準與質量控制
- 國際標準: ISO 6579(沙門菌)、ISO 16649(大腸桿菌)、CLSI藥敏指南。
- 質控要點: 陽性對照菌株(如ATCC標準菌株)、避免交叉污染、定期校準設備。
六、未來發展趨勢
- 自動化檢測: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如VITEK 2)。
- 納米技術:基于納米材料的生物傳感器提升靈敏度。
- 宏基因組測序:直接分析復雜樣本中的微生物群落。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32
21
24
26
18
16
21
18
19
17
22
15
18
20
16
17
22
23
17
23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