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刺激試驗檢測:核心檢測項目與應用
一、皮膚刺激性/腐蝕性試驗
-
- 動物模型:常用新西蘭白兔或豚鼠。
- 操作流程:
- 在動物背部剃毛區域涂抹受試物(固態、液態或膏狀)。
- 覆蓋封閉敷料,持續暴露4小時(模擬實際接觸時間)。
- 移除受試物后,觀察1小時、24小時、48小時及72小時的皮膚反應。
- 評分標準:根據紅斑、水腫程度分級(0-4分),綜合評估刺激指數。
-
- 體外重建人類皮膚模型(如EpiSkin、EpiDerm)。
- 計算機模擬預測模型(QSAR)。
二、眼刺激性/腐蝕性試驗
-
- 動物模型:新西蘭白兔(Draize試驗)。
- 操作流程:
- 將0.1ml液態或0.1g固態受試物滴入動物一側結膜囊。
- 另一側眼作為空白對照。
- 觀察1小時、24小時、48小時、72小時及第7天的眼部反應(如充血、渾濁、分泌物)。
- 評分標準:根據角膜、虹膜和結膜的損傷程度綜合評分(0-110分)。
-
- 牛角膜渾濁滲透試驗(BCOP)。
- 雞胚絨毛膜尿囊膜試驗(HET-CAM)。
三、呼吸道刺激試驗
-
- 動物模型:大鼠、小鼠或倉鼠。
- 操作流程:
- 通過霧化或氣管滴注暴露受試物。
- 觀察呼吸頻率、肺組織病理學變化及炎性因子水平。
- 檢測指標:
- 肺灌洗液中白細胞計數、細胞因子(如IL-6、TNF-α)。
- 組織切片評估肺泡損傷程度。
四、黏膜刺激試驗(陰道/直腸)
-
- 動物模型:家兔或小型豬。
- 操作流程:
- 將受試物植入或涂抹于目標黏膜區域(如陰道)。
- 每日觀察紅腫、分泌物及組織病理學變化。
- 評價標準:根據炎癥細胞浸潤、上皮脫落程度評分。
五、全身毒性試驗(急性/亞急性)
-
- 動物模型:大鼠、小鼠。
- 檢測項目:
- 急性毒性:單次大劑量暴露,觀察14天內死亡率及器官損傷。
- 亞急性毒性:重復暴露28天,分析血液生化、肝腎功能及組織病理。
六、光毒性與光敏性試驗
-
- 動物模型:豚鼠或重建皮膚模型。
- 操作流程:
- 局部涂抹受試物后,用UVA/UVB照射。
- 評估皮膚紅斑、水腫或光過敏反應。
七、試驗相關法規與倫理要求
-
- OECD指南(如OECD 404皮膚刺激、OECD 405眼刺激)。
- 歐盟REACH法規、美國FDA動物試驗指南。
-
- 遵循“3R原則”(替代、減少、優化)。
- 需通過動物倫理委員會審查,優先采用非動物替代方法。
八、替代技術的發展趨勢
- 體外器官芯片:模擬人體器官微環境(如肺芯片、肝芯片)。
- 類器官模型:利用干細胞構建三維組織模型。
- 計算機毒理學:基于AI和大數據的毒性預測系統。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新風空調設備通用技術條件檢測下一篇:Li+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2
14
17
15
19
20
14
14
16
13
16
9
10
10
11
13
15
21
15
30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