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結指數檢測:核心檢測項目與流程解析
一、檢測核心項目
-
- 定義:煤樣與標準無煙煤混合后在規定條件下焦化形成的焦塊強度,反映煤的黏結能力。
- 檢測方法:
- 按國標《GB/T 5447-2014》操作,將煤樣與標準無煙煤按比例混合。
- 在850±10℃下干餾,所得焦塊經轉鼓測試后計算G值(范圍0~105)。
- 判定標準:
- G>75:強黏結煤(適用于主焦煤);
- G=50~75:中等黏結煤;
- G<50:弱黏結煤(需配煤煉焦)。
-
- 定義:煤樣在密閉條件下加熱時形成的膠質體最大厚度,反映煤的塑性與膨脹性。
- 方法:采用膠質層測定儀(如國標GB/T 479),記錄膠質層上下層面差值(單位:mm)。
- 意義:Y值越高,煤的結焦性越好,但過高可能導致膨脹壓力過大。
-
- 定義:煤樣在加熱過程中體積變化的百分比,評估煤的膨脹或收縮特性。
- 檢測:奧亞膨脹儀測定,結果以收縮(負值)或膨脹(正值)表示。
- 應用:指導焦爐操作,避免膨脹壓力過高損壞爐體。
-
- 關鍵點:測定煤樣軟化點(T1)、塑性體形成點(T2)和固化點(T3)。
- 意義:溫度區間狹窄可能導致焦炭結構不均勻。
二、檢測流程與規范
-
- 按標準GB 474進行煤樣采集與縮分,粒度需破碎至<0.2mm,空氣干燥狀態保存。
- 精確稱量煤樣(1g±0.01g)與標準無煙煤(5g±0.05g),混合均勻。
-
- 使用專用坩堝,在硅碳棒高溫爐中以3℃/min速率升溫至850℃,恒溫15分鐘。
- 焦塊冷卻后稱重,放入轉鼓機以50r/min旋轉5分鐘,篩選>1mm顆粒并稱重。
-
- ?1m1?:第一次轉鼓后>1mm顆粒質量(g);
- ?2m2?:第二次轉鼓后>1mm顆粒質量(g);
- ?m:總焦渣質量(g)。
三、檢測意義與行業應用
-
- 通過G值與Y值的組合分析(如G>75且Y=15~25mm),確定主焦煤、肥煤、瘦煤的配比,平衡焦炭強度與生產成本。
-
- 國際焦煤貿易合同中,G值常作為核心指標(如澳洲優質焦煤G值>85)。
-
- 高膨脹度煤(b>150%)需控制配入量,防止爐墻損壞。
四、注意事項
-
- 煤層不同分層需單獨采樣,避免矸石混入。
-
- 高溫爐需定期用標準熱電偶校驗溫度偏差(誤差<±5℃)。
-
- 轉鼓轉速、篩孔尺寸等參數須嚴格遵守國標,否則G值偏差可達10%以上。
五、結語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20
30
30
27
44
39
33
50
51
50
68
49
50
41
51
48
49
64
44
48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