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支護結構底板豎向位移檢測項目詳解
引言
一、核心檢測項目
1. 底板豎向位移直接監測
- 目的:實時獲取底板垂直方向位移量,評估穩定性。
- 方法:
- 全站儀測量:布設控制網,通過棱鏡反射測量三維坐標變化。
- 靜力水準儀:利用液體連通原理,高精度監測多點相對沉降。
- 激光位移傳感器:非接觸式測量,適用于狹小空間。
- 設備:全站儀(精度±0.5mm)、靜力水準系統(精度±0.1mm)、激光傳感器。
- 數據解析:繪制位移-時間曲線,識別突變點與趨勢。
2. 支護結構整體沉降監測
- 布點原則:沿底板軸線每10-20m設監測點,關鍵部位(如轉角、荷載集中處)加密。
- 技術:采用電子水準儀(如Trimble Dini03)進行二等水準測量,閉合差控制±√L mm(L為公里數)。
- 頻率:開挖階段每日1次,結構穩定后每周1次。
3. 應力-應變監測
- 傳感器類型:
- 振弦式應變計:埋入混凝土,監測軸向應變。
- 鋼筋計:焊接于主筋,測量鋼筋應力。
- 安裝要點:避開焊接點,沿主應力方向布置,初始值取施工后24小時讀數。
- 預警值:設計強度的80%觸發黃色預警,90%紅色預警。
4. 裂縫監測
- 定量監測:裂縫計(如JMZX-100)跨縫安裝,記錄寬度變化。
- 定性檢查:目視巡檢結合數碼相機拍照,建立裂縫發展檔案。
- 評估標準:寬度>0.3mm或持續擴展需結構復核。
5. 周邊環境監測
- 土體變形:鉆孔埋設測斜管(深度超過基坑2倍),用測斜儀監測水平位移。
- 地下水位:孔隙水壓計監測水位變化,防止滲透破壞。
- 鄰近建筑沉降:在建筑角點布置沉降標志,采用精密水準測量。
6. 動態施工影響監測
- 振動監測:爆破或機械施工時,部署振動傳感器(量程0-100mm/s),控制峰值速度≤25mm/s(巖體)或≤15mm/s(土體)。
- 荷載監測:壓力盒監測臨時堆載,防止超設計荷載。
二、數據管理與預警
- 采集系統:自動化采集儀(如GPRS DTU)實現遠程傳輸,人工測量數據每日錄入數據庫。
- 分析軟件:采用MIDAS/GTS或專項軟件進行趨勢擬合,區分彈性變形與塑性變形。
- 預警機制:三級報警(藍、黃、紅),位移速率>2mm/d或累計值>30mm觸發紅色警報。
三、檢測頻率與應急
- 常規頻率:
- 施工期:1次/天(關鍵階段2次/天)。
- 穩定期:1次/周至1次/月。
- 應急監測:地震、暴雨后或數據異常時,加密至每小時1次,持續48小時。
四、案例分析:某地鐵隧道監測
- 背景:軟土地區隧道,埋深15m,采用鋼拱架噴射混凝土支護。
- 異常處理:第20天底板位移達25mm(速率1.8mm/d),啟動紅色預警。排查發現局部超挖,立即回填并增設臨時支撐,位移速率降至0.3mm/d。
- 成果:累計位移32mm(<35mm允許值),結構安全。
五、檢測報告框架
- 工程概況:地質條件、支護設計參數。
- 監測方案:點位圖、設備型號、頻率。
- 數據圖表:位移時程曲線、應力分布圖。
- 建議:安全性評價、后續監測建議。
結語
上一篇:磺胺甲氧噠嗪/磺胺甲氧嗪檢測下一篇: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二唑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6
8
9
10
8
11
14
11
12
12
18
12
16
17
17
12
17
21
17
17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