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質(葉底)檢測的核心項目與技術解析
一、感官品質檢測
-
- 檢測內容:葉片舒展度、完整性、嫩度、勻整度。
- 方法:專業評茶師對照國家標準(如GB/T 23776)進行視覺與觸覺評估。優質葉底應柔軟肥厚、邊緣鋸齒清晰,無紅梗紅葉。
- 意義:反映茶葉原料等級和加工工藝(如發酵程度、揉捻力度)。
-
- 檢測內容:顏色均勻性(如綠茶黃綠鮮活、普洱紅褐油潤)、氧化程度。
- 工具:標準光源箱(消除環境光干擾),輔以色度儀量化Lab值。
- 異常判斷:暗沉、花雜可能暗示存儲不當或工藝缺陷。
-
- 檢測內容:葉底冷嗅香氣類型(花香、果香、陳香等)、純凈度。
- 關鍵點:異味(煙焦、酸餿)直接關聯加工失誤或變質。
二、理化成分檢測
-
- 茶多酚(紫外分光光度法):決定收斂性,綠茶含量普遍>20%。
- 氨基酸(茚三酮顯色法):關聯鮮爽度,頂級綠茶可超5%。
- 咖啡堿(HPLC法):影響苦味,常規含量2-5%。
- 茶黃素/茶紅素(液相色譜):評判紅茶發酵程度的核心指標。
-
- 水分含量(105℃恒重法):超標(>7%)易引發霉變。
- 灰分檢測(550℃灼燒法):總灰分>6.5%提示原料粗老或污染。
三、安全性與污染物檢測
-
- 重點項目:吡蟲啉、啶蟲脒、蒽醌等(GB 2763-2021限量標準)。
- 技術:GC-MS/MS(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有機氯/擬除蟲菊酯類;LC-MS/MS測定新煙堿類。
-
- 必檢元素:鉛(≤5mg/kg)、砷(≤2mg/kg)、鎘(≤1mg/kg)。
- 方法:原子吸收光譜(AAS)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
-
- 檢測項:霉菌毒素(黃曲霉毒素B1≤5μg/kg)、大腸菌群。
- 快速檢測:ELISA試劑盒篩查,陽性樣本需用HPLC-MS確認。
四、前沿技術應用
-
- 近紅外光譜(NIRS):2分鐘內預測茶葉內含物(多酚、氨基酸)。
- 高光譜成像:結合AI算法自動分級葉底勻整度。
-
- 穩定同位素比值(δ¹³C、δ¹?N):鑒別茶葉地理來源。
- 代謝組學分析:構建不同產區茶葉的化學指紋圖譜。
五、檢測標準體系
- 中國國家標準:GB/T 30766(茶葉分類)、GB/T 30357(緊壓茶)。
- 國際對標:ISO 3720(紅茶規格)、歐盟EU 2021/1317(農殘法規)。
上一篇:高氯酸鹽檢測下一篇:裹衣與蝦肉的比例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3
11
20
14
9
14
17
15
15
19
12
15
15
13
14
12
14
12
16
11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