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絕式負壓氧氣呼吸器檢測技術指南
一、檢測項目分類及標準
1. 外觀與結構檢查
- 檢測內容:
- 面罩、管路、氣囊、清凈罐等部件有無裂紋、變形或老化。
- 氣瓶壓力表、減壓閥、報警器等附屬裝置完整性。
- 背帶、卡扣等固定裝置牢固性。
- 判定標準:無可見損傷,部件連接緊密且操作靈活。
2. 氣密性檢測
- 正壓氣密性:加壓至600Pa,保持1分鐘,壓力下降≤30Pa。
- 負壓氣密性:抽真空至-800Pa,保持1分鐘,壓力上升≤30Pa。
- 關鍵點:需在面罩與呼吸閥閉合狀態下測試,排除外部泄露。
3. 供氧系統性能檢測
- 定量供氧量:調節至額定流量(通常1.1~1.3L/min),實測偏差不超過±10%。
- 自動補給閥觸發:模擬呼吸造成氣囊負壓,觸發壓力≤-200Pa時自動補氧。
- 手動補給功能:按壓手動閥,供氧流量需≥60L/min。
- 余壓報警:氣瓶壓力降至5~6MPa時,報警器聲音強度≥90dB(距離1m)。
4. 呼吸阻力測試
- 吸氣阻力:≤500Pa(流量30L/min時)。
- 呼氣阻力:≤600Pa(流量30L/min時)。
- 方法:使用呼吸模擬機模擬人體呼吸波形,記錄峰值阻力數據。
5. 二氧化碳吸收性能
- 清凈罐檢測:裝填新鮮氫氧化鈣藥劑,測試CO?吸收率≥99%。
- 防護時間驗證:在模擬工作強度下,呼吸器防護時間需≥4小時(依據型號)。
6. 安全防護性能
- 正壓維持能力:呼吸循環中氣囊內壓力≥0Pa,防止外部毒氣侵入。
- 降溫裝置測試:冰罐或化學冷卻劑啟動后,呼吸氣體溫度≤35℃(環境溫度40℃時)。
7. 環境適應性試驗
- 高溫/低溫測試:在-20℃~60℃環境下儲存后,呼吸器功能正常。
- 防水性能:淋雨試驗后內部無滲水,電氣部件絕緣正常。
二、檢測流程注意事項
- 前期準備:
- 校準壓力計、流量計等儀器,環境溫度控制在20±5℃。
- 使用標準測試頭模(符合GB/T 2891)模擬人體面部貼合。
- 周期要求:
- 日常檢查:使用前快速檢查氣密性、壓力表及外觀。
- 定期檢測:每季度全面檢測,每年由專業機構進行強制檢定。
- 不合格處理:
- 立即停用并標識,更換失效部件(如老化密封圈、耗盡藥劑)。
- 氣瓶需按《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復檢。
三、應用建議
- 優先選擇具備CMA/ 資質的檢測機構,確保數據權威性。
- 操作人員培訓:重點掌握報警響應、手動補氧等應急操作。
- 建立檢測檔案:記錄每次檢測結果及維護記錄,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
轉成精致網頁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8
19
27
20
19
18
23
20
22
19
17
20
26
15
15
15
19
19
17
14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