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及蕎麥粉感官檢測項目詳解
一、蕎麥(原糧)感官檢測項目
-
- 檢測內容:籽粒完整度、均勻性、有無蟲蛀、破損或發芽。
- 方法:隨機取樣100g,平鋪于白瓷盤中,肉眼觀察記錄破損粒比例(≤5%為優)。
- 標準:優質蕎麥籽粒飽滿,呈三棱形,色澤一致,無霉變、發芽粒。
-
- 檢測內容:表面顏色(棕褐、灰黑或淺綠色),雜質含量(沙石、秸稈等異物)。
- 方法:光照下觀察籽粒自然色澤,手揀法分離雜質并稱重計算占比(雜質≤1%)。
- 典型問題:陳年蕎麥顏色暗淡或有白斑(霉變跡象)。
-
- 檢測內容:是否存在霉味、酸敗味或其他異味。
- 方法:取20g樣品置于密閉容器中,60℃溫水浴加熱5分鐘后嗅辨。
- 合格標準:具有清新谷物香,無異味。
二、蕎麥粉感官檢測項目
-
- 檢測內容:顏色均勻性(淺黃至灰褐色)、粉體質地(細膩或粗糙)、結塊情況。
- 方法:取樣品于玻璃板壓平,對比標準色卡;手指捻搓判斷粉體流動性。
- 問題示例:結塊可能因受潮或儲存不當引起。
-
- 檢測內容:是否帶有苦味、哈喇味(油脂氧化)或霉味。
- 方法:直接嗅聞粉末,或溫水調成糊狀后辨別(苦味為蕎麥固有特性,但需無異常酸敗味)。
-
- 檢測內容:生粉品嘗時的砂礫感(雜質)、苦澀味強度。
- 方法:取少量粉入口含化,記錄是否有異物感;專業品評員按5分制評分(3分以上合格)。
-
- 檢測內容:黑點(未脫殼碎粒)、磁性金屬物、纖維等。
- 方法:過80目篩,篩上物顯微鏡觀察;磁性吸附檢測金屬殘留(≤3mg/kg)。
三、檢測注意事項
- 環境要求:自然光或標準光源下進行,避免強光或異味干擾。
- 抽樣規范:按GB 5491標準分層取樣,檢測前樣品需充分混合。
- 人員資質:需經培訓的感官評測員,每組3-5人獨立打分取均值。
四、常見質量問題與成因
問題現象 | 可能原因 | 改進措施 |
---|---|---|
蕎麥粉顏色發黑 | 原料霉變或加工過熱 | 控制烘干溫度≤50℃ |
粉體結塊 | 儲存環境潮濕 | 密封包裝,濕度≤65% |
口感苦澀過重 | 種皮殘留過多 | 優化脫殼工藝 |
五、結語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