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藥物質量控制的檢測項目
-
- 檢測目的:確保原料藥或制劑中溴莫尼定的標示量與實際含量一致。
- 常用方法:
-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采用C18色譜柱,流動相為甲醇-緩沖鹽體系,紫外檢測器(波長246 nm)。
- 紫外分光光度法(UV):基于溴莫尼定在特定波長下的吸光度定量。
-
- 檢測目的:分析原料藥或制劑中的雜質(如合成中間體、降解產物)。
- 方法:
- HPLC-二極管陣列檢測器(DAD):通過梯度洗脫分離雜質,結合保留時間和光譜特征定性。
-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C-MS):用于未知雜質的結構鑒定。
-
- 檢測目的:評估眼用制劑(如滴眼液)中活性成分的釋放速率。
- 方法:依據藥典(如USP、ChP)標準,采用溶出儀模擬眼內環境,定時取樣并通過HPLC測定累積溶出量。
-
- 檢測內容:驗證滴眼液中藥物分布的均勻性及單劑量裝量差異。
二、穩定性研究相關檢測
-
- 條件:高溫(40℃±2℃)、高濕(RH 75%±5%)或強光照射,定期取樣分析。
- 檢測指標:含量變化、雜質增長、pH值及溶液顏色變化。
-
- 目的:確定藥物有效期和儲存條件(如避光、冷藏)。
三、生物樣品中的檢測(藥代動力學與臨床監測)
-
- 檢測意義:研究藥物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ADME)。
- 方法:
- LC-MS/MS:高靈敏度、高選擇性,可檢測ng/mL級別的溴莫尼定及其代謝物(如brimonidine glucuronide)。
- 樣品前處理:血漿經蛋白沉淀(乙腈)或固相萃取(SPE)凈化。
-
- 關鍵參數:Cmax(峰濃度)、Tmax(達峰時間)、AUC(藥時曲線下面積)、半衰期(t1/2)。
四、安全性相關檢測
-
- 方法:動物實驗或體外模型(如角膜上皮細胞培養),檢測藥物對眼部組織的刺激性。
-
- 重點:檢測長期使用后可能產生的毒性代謝產物。
五、方法學驗證要點
- 專屬性:區分主成分與雜質/基質干擾。
- 線性與范圍:覆蓋預期濃度的80%-120%。
- 精密度(RSD<2%)與準確度(回收率98%-102%)。
- 檢測限(LOD)與定量限(LOQ):如LC-MS/MS的LOQ可達1 ng/mL。
六、實際應用案例
- 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對比自制滴眼液與原研藥的溶出曲線和雜質譜。
- 臨床過量中毒分析:通過LC-MS/MS快速測定血漿濃度,指導急救處理。
總結
上一篇:混合周期檢測下一篇:首次故障前工作時間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3
5
6
6
8
7
7
7
8
5
6
6
7
7
6
9
8
7
7
6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