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中生面食、米粉制品及面粉類檢測項目解析
一、原料質量基礎檢測
-
- 農藥殘留:檢測有機磷、擬除蟲菊酯類等常用農藥(如毒死蜱、氯氰菊酯),限值嚴于普通食品。
- 重金屬污染:鉛(≤0.2 mg/kg)、鎘(≤0.1 mg/kg)、砷(≤0.5 mg/kg),依據GB 2762標準。
- 真菌毒素:黃曲霉毒素B?(≤5 μg/kg)、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1000 μg/kg)。
二、食品添加劑與非法添加物檢測
- 允許使用的添加劑 僅限國標GB 2760中綠色食品許可的類別,如維生素C(抗氧化劑)、碳酸鈣(營養強化劑)。
- 違禁添加劑篩查
- 合成色素(如亮藍、檸檬黃);
- 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熒光增白劑);
- 防腐劑(苯甲酸、山梨酸超量使用)。
三、微生物安全指標
- 菌落總數:熟制米粉≤10000 CFU/g,生面制品≤50000 CFU/g。
- 大腸菌群:≤3 MPN/g(熟制品)。
- 致病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不得檢出。
四、理化與工藝特性檢測
- 水分含量
- 干米粉≤14%,生鮮面≤35%,影響保質期與霉變風險。
- 灰分檢測 反映原料加工精度,小麥粉灰分≤0.7%(特級綠色標準)。
- 酸度與過氧化值
- 酸度(濕基)≤4 mL/10g,判斷是否酸敗;
- 過氧化值≤0.25 g/100g(面粉類),評估油脂氧化程度。
五、營養標簽真實性驗證
- 蛋白質含量:小麥粉≥10%(干基),米粉≥6%。
- 膳食纖維:全麥或雜糧制品需標注并符合標示值±20%。
- 微量元素:鈣、鐵等強化營養素的實測值與標簽一致。
六、加工過程控制要點
- 原料來源 需來自綠色食品認證的種植基地,提供產地環境(土壤、水質)檢測報告。
- 生產工藝 禁止使用硫熏、漂白等非物理加工手段,保留天然色澤。
- 包裝材料 符合GB 9685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標準,檢測塑化劑遷移量(如DEHP≤1.5 mg/kg)。
七、認證與抽檢流程
- 初檢:企業自檢+第三方機構全項檢測(如SGS、華測檢測)。
- 年審抽檢:重點核查農殘、添加劑及微生物指標。
- 市場監督:市場監管總局不定期抽檢,不合格產品撤銷綠色標志。
上一篇:綠色食品 小麥及面粉檢測下一篇:醬油衛生標準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