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骨料顆粒級配試驗檢測技術
一、檢測目的
二、主要檢測項目及方法
1. 顆粒級配篩分析試驗
(1)試驗目的
(2)試驗方法
- 設備:標準方孔篩(孔徑為4.75mm、2.36mm、1.18mm、600μm、300μm、150μm)、振篩機、電子天平等。
- 步驟:
- 取烘干試樣500g,按篩孔從大到小順序依次過篩;
- 稱量各篩余量,計算分計篩余率(%)和累計篩余率(%)。
(3)結果處理
- 繪制級配曲線,對比GB/T 14684《建設用砂》中Ⅰ、Ⅱ、Ⅲ區的級配標準;
- 判定砂的粗細程度(細砂、中砂、粗砂)。
2. 細度模數(FM)計算
(1)目的
(2)公式
(3)判定標準
- 粗砂:FM=3.7~3.1
- 中砂:FM=3.0~2.3
- 細砂:FM=2.2~1.6
3. 含泥量與泥塊含量試驗
(1)含泥量檢測
- 目的:測定粒徑<75μm的黏土、淤泥顆粒含量。
- 方法:淘洗法(試樣浸泡24小時后攪拌、沉淀,烘干后計算質量損失)。
(2)泥塊含量檢測
- 目的:測定原粒徑>1.18mm,經水浸捏碎后<600μm的顆粒含量。
- 方法:濕篩法(篩除1.18mm以上顆粒,捏碎后過600μm篩,計算損失率)。
(3)標準限值(以C30混凝土為例)
- 含泥量≤3.0%(Ⅰ類砂);泥塊含量≤1.0%
4. 表觀密度與堆積密度試驗
(1)表觀密度
- 目的:測定顆粒自身單位體積質量。
- 方法:李氏瓶法(通過排開液體體積計算密度)。
(2)堆積密度
- 目的:測定松散堆積狀態下的單位體積質量。
- 方法:容量筒法(自然堆積后稱量)。
(3)應用
- 計算砂的空隙率(直接影響混凝土膠凝材料用量)。
5. 空隙率計算
- 標準:優質砂空隙率≤40%
6. 含水率檢測
- 目的:控制混凝土拌合用水量。
- 方法:烘干法(試樣105℃烘干至恒重,計算水分蒸發量)。
7. 有機物含量試驗(比色法)
- 目的:檢測砂中有機雜質(如腐殖酸)對水泥水化的影響。
- 方法:NaOH溶液浸泡后對比顏色,若深于標準色需進一步檢驗。
8. 堅固性試驗(硫酸鈉溶液法)
- 目的:評價砂在凍融或化學侵蝕下的抗碎裂能力。
- 方法:試樣經5次硫酸鈉溶液浸泡-烘干循環,計算質量損失率。
- 標準:質量損失率≤8%(Ⅰ類砂)。
三、試驗注意事項
- 取樣需代表批次,四分法縮分至試驗所需量;
- 篩分時防止顆粒破碎;
- 含泥量試驗需徹底淘洗至水清澈;
- 試驗環境溫度控制在20±5℃,濕度≤50%。
四、檢測結果應用
- 級配優化:調整砂的混合比例或摻入其他粒徑材料;
- 質量控制:確保砂源穩定,避免含泥量超標;
- 配合比設計:根據細度模數選擇合理的水泥用量和砂率。
五、
- GB/T 14684-2022《建設用砂》
-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
- ASTM C136/C136M-2014 砂篩分標準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4
15
17
17
21
23
53
61
18
18
18
21
16
15
17
15
14
16
19
18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