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中含泥量檢測(虹吸管法)
一、檢測目的
二、檢測項目核心內容
1. 含泥量定義
- 檢測對象:砂中粒徑≤75μm的黏土、淤泥等細顆粒物質。
- 影響范圍:含泥量過高會影響混凝土強度、耐久性及砂漿和易性。
2. 關鍵檢測參數
- 試樣質量:初始試樣質量(500g±10g,烘干至恒重)。
- 懸浮液濃度:通過虹吸管分離后剩余砂的質量占比。
- 允許誤差:兩次平行試驗結果的絕對值差應≤0.5%。
3. 儀器設備
- 虹吸管裝置:帶水位調節器的玻璃管,管口距砂層表面≥20mm。
- 輔助工具:天平(精度0.1g)、烘箱、方孔篩(篩孔1.18mm、75μm)、洗砂容器(直徑≥200mm,高度≥300mm)。
三、檢測步驟(重點環節)
1. 試樣制備
- 取自然風干砂樣約1100g,四分法縮分至500g±10g,烘干至恒重(105±5℃)。
2. 浸泡與攪拌
- 將試樣倒入洗砂容器,注入清水至水面高于砂面200mm。
- 充分攪拌后靜置浸泡2小時,使泥土充分懸浮。
3. 虹吸分離
- 虹吸管緩慢插入水中,管口距砂面≥20mm。
- 開啟虹吸,排去渾濁水至水面距砂面約30mm時關閉。
- 重復加水、攪拌、虹吸操作直至水清澈(一般需6~8次)。
4. 剩余砂樣處理
- 將洗凈砂樣轉移至淺盤,烘干至恒重,精確稱量剩余砂質量(m?)。
四、結果計算與判定
1. 計算公式
- ?0m0?:初始試樣質量(g)
- ?1m1?:試驗后烘干砂質量(g)
2. 結果判定(依據GB/T 14684)
砂類型 | 含泥量限值(質量百分比) |
---|---|
Ⅰ類天然砂 | ≤1.0% |
Ⅱ類天然砂 | ≤3.0% |
Ⅲ類天然砂 | ≤5.0% |
機制砂 | 根據用途按標準分級規定 |
五、注意事項
- 溫度控制:烘干溫度需嚴格控制在105±5℃,避免過高導致有機物碳化。
- 操作規范:
- 虹吸管插入深度影響分離效果,需保持管口與砂層間距。
- 攪拌力度需均勻,避免砂粒濺出或過度破碎。
- 誤差規避:
- 每次虹吸后需靜置1~2分鐘,確保懸浮液穩定。
- 兩次試驗結果超差時需重新取樣檢測。
六、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7
21
25
21
21
19
19
20
21
19
19
14
17
14
20
21
21
21
19
27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