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落度經時損失檢測:關鍵檢測項目及技術要點
一、檢測目的
- 評估混凝土工作性保持能力:判斷混凝土在運輸、澆筑過程中是否滿足施工要求。
- 優化配合比設計:通過分析損失規律,調整外加劑、膠凝材料用量。
- 質量控制:預防因坍落度損失過快導致的堵泵、蜂窩麻面等質量問題。
二、核心檢測項目及方法
1. 初始坍落度測試
- 目的:獲取混凝土拌合物的基準坍落度值。
- 方法:
- 按《GB/T 50080-2016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采用標準坍落度筒。
- 分三層裝料,每層插搗25次,垂直提筒后測量坍落高度(精確至1mm)。
- 關鍵點:測試需在拌和后5~15分鐘內完成,環境溫度控制在20±5℃。
2. 經時坍落度測試
- 典型時間節點:
- 30分鐘、60分鐘、90分鐘、120分鐘(根據工程需求調整)。
- 操作流程:
- 將混凝土試樣密封靜置,模擬運輸或等待工況。
- 每次測試前人工翻拌2分鐘,消除泌水影響。
- 重復坍落度試驗,記錄各時間點數值。
- 注意事項:禁止加水重塑,確保試驗條件與實際施工一致。
3. 坍落度損失率計算
- 公式: 損失率=?0−???0×100%損失率=S0?S0?−St??×100% 其中 ?0S0? 為初始坍落度,??St? 為t時刻坍落度。
- 評價標準:
- 1小時損失率 ≤30%:適用于短距離泵送。
- 2小時損失率 ≤40%:適用于長距離運輸或高溫環境。
4. 擴展度與流動性測試
- 目的:補充評價混凝土流動性和抗離析性。
- 方法:
- 測定坍落度后,測量混凝土擴展后的最大直徑(D?)和垂直直徑(D?),取平均值。
- T??時間(擴展度達500mm所需時間)反映流速穩定性。
5. 凝結時間測定
- 關聯性:初凝時間與坍落度損失終點相關。
- 方法:使用貫入阻力儀,每隔30分鐘測試一次,初凝對應阻力3.5MPa。
6. 溫度敏感性測試
- 高溫模擬:在30~40℃環境下測試,評估高溫對損失率的影響。
- 低溫對比:驗證低溫緩凝效果。
7. 外加劑兼容性驗證
- 復配試驗:檢測減水劑與緩凝劑、引氣劑的協同效果。
- 飽和點測試:確定減水劑最佳摻量,避免過量導致泌水或過快損失。
三、影響因素分析(需結合檢測結果)
- 膠凝材料:水泥細度大、C3A含量高會加速損失。
- 外加劑類型:聚羧酸系減水劑保坍性優于萘系。
- 環境條件:溫度每升高10℃,損失速率提高20%~30%。
- 攪拌工藝:過度攪拌導致氣泡逃逸,流動性下降。
四、檢測報告內容
項目 | 檢測值 | 規范要求 | 判定 |
---|---|---|---|
初始坍落度(mm) | 220 | ≥180 | 合格 |
1小時坍落度(mm) | 185 | ≥160 | 合格 |
2小時坍落度(mm) | 150 | ≥140 | 臨界 |
1小時損失率(%) | 15.9% | ≤30% | 合格 |
五、工程應用建議
- 損失率過快時:增加緩凝組分、降低拌合溫度。
- 損失率不足時:調整減水劑緩釋性能或水泥品種。
- 極端氣候應對:夏季添加冰水拌合,冬季使用早強型減水劑。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2
11
16
18
14
16
16
18
16
18
21
18
20
22
18
18
17
19
21
16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