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試驗后吸水厚度膨脹率檢測技術解析
1. 檢測背景與意義
2. 核心檢測項目
(1) 吸水厚度膨脹率(Thickness Swelling, TS)
- 定義:試樣在規定時間內吸水后,厚度方向膨脹量與原始厚度的百分比。
- 計算公式: ??=?1−?0?0×100%TS=t0?t1?−t0??×100% 其中,?0t0?為初始厚度,?1t1?為吸水后厚度。
- 檢測重點:
- 精確測量吸水前后的厚度變化(精度需達±0.01mm);
- 區分短期吸水(如24h)與循環試驗后的長期膨脹差異。
(2) 吸水率(Water Absorption, WA)
- 定義:試樣吸水后的質量增加百分比,反映材料整體吸水量。
- 計算公式: ??=?1−?0?0×100%WA=m0?m1?−m0??×100% 其中,?0m0?為初始質量,?1m1?為吸水后質量。
- 關聯分析:吸水率高可能預示厚度膨脹率大,但需結合材料密度、孔隙結構綜合判斷。
(3) 循環試驗參數
- 循環條件:
- 溫度:典型設置為20~70℃區間循環;
- 濕度:濕度梯度變化(如30% RH → 90% RH);
- 循環次數:根據標準或實際需求設定(如5次、10次、20次)。
- 關鍵指標:
- 每次循環后厚度膨脹率的累積變化;
- 材料是否存在不可逆形變。
(4) 微觀結構分析(輔助項目)
- 檢測手段:
- 掃描電鏡(SEM)觀察纖維/顆粒界面結合狀態;
- X射線斷層掃描(CT)分析孔隙分布變化。
- 意義:揭示吸水膨脹的微觀機制,如膠層失效、纖維潤脹等。
3. 檢測流程
-
- 按標準(如GB/T 17657-2013)切割試樣(通常為50mm×50mm);
- 預處理:恒溫恒濕(如20℃/65% RH)平衡至質量穩定。
-
- 浸水階段:試樣完全浸沒于(20±1)℃水中;
- 干燥階段:強制通風干燥至質量恒定;
- 循環次數按標準執行,記錄每次循環數據。
-
- 使用數顯千分尺測量厚度(取多個點平均值);
- 電子天平(精度0.01g)稱量質量。
-
- 計算單次及累積膨脹率;
- 繪制膨脹率-循環次數曲線,分析趨勢。
4. 影響因素與質量控制
- 材料密度:低密度板材孔隙多,吸水膨脹更顯著;
- 膠粘劑類型:耐水性差的膠黏劑易導致界面剝離;
- 添加劑:石蠟、防水劑可有效降低膨脹率;
- 工藝參數:熱壓溫度、壓力影響材料密實度。
5. 應用案例
- 案例1:某密度板經10次循環后,厚度膨脹率從8%增至15%,表明膠合性能劣化;
- 案例2:添加3%防水劑的刨花板,循環后膨脹率僅為未添加組的60%,驗證改性效果。
6.
參考文獻
- GB/T 17657-2013《人造板及飾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試驗方法》;
- ASTM D1037-12《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Evaluating Properties of Wood-Based Fiber and Particle Panel Materials》.
上一篇:光譜透射比檢測下一篇:聚烯烴熱收縮薄膜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9
10
13
12
11
9
11
14
17
14
10
11
13
13
19
17
20
18
18
16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