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維持率檢測
一、檢測目的
- 驗證光源是否達到標稱壽命(如L70、L50等)。
- 分析光衰原因(溫度、驅動電流、材料老化等)。
- 為產品改進和標準制定提供數據支持。
二、核心檢測項目
1. 初始光通量測量
- 內容:在光源穩定運行后(如LED預熱30分鐘),使用積分球或光度計測量初始光通量(單位:流明,lm)。
- 標準:需符合IES LM-80、IEC 62612等國際標準。
- 關鍵點:確保測試環境溫度、電壓穩定,避免外部干擾。
2. 老化過程中的周期性測試
- 內容:在光源持續運行(如1000小時、3000小時、6000小時等節點)后,重復測量光通量。
- 測試頻率:
- 前1000小時:每100小時測試一次;
- 后續每500-1000小時測試一次。
- 設備要求:高精度恒溫老化箱,確保溫度波動≤±1℃。
3. 環境條件模擬
- 溫度影響測試:
- 在不同溫度(如25℃、55℃、85℃)下測試光通維持率,評估光源的耐溫性能。
- 高溫加速老化是常用的壽命預測方法(如Arrhenius模型)。
- 濕度測試(可選):針對戶外或高濕環境產品,測試濕熱循環對光衰的影響。
4. 驅動電流穩定性測試
- 內容:在額定電流、超額定電流(如1.2倍)條件下測試光通量衰減,評估光源對電流波動的敏感性。
- 目的:識別電流過載導致的光衰或失效模式。
5. 光譜特性分析
- 內容:測量光源在不同老化階段的光譜分布,檢測色溫(CCT)、顯色指數(CRI)的變化。
- 意義:光衰常伴隨光譜偏移,可能影響實際應用場景的照明效果。
6. 壽命預測與光衰曲線擬合
- 方法:根據LM-80標準,通過至少6000小時的測試數據,推算光源達到光通維持率70%(L70)或50%(L50)的壽命。
- 公式:光通維持率 = Φ?Φ0×100%Φ0?Φt??×100% (Φ?Φt?為時間t后的光通量,Φ0Φ0?為初始光通量)
三、檢測流程
- 樣品準備:選取同一批次光源樣本(通常≥20個),避免個體差異影響結果。
- 測試設備校準:積分球、電源、溫度傳感器的精度需符合標準要求。
- 老化測試:在恒定溫度、電流下運行光源,定期測量光通量。
- 數據記錄與分析:繪制光衰曲線,計算光通維持率及壽命預測值。
四、常見問題與對策
- 光衰過快:可能因散熱不良或芯片材料缺陷導致,需優化散熱設計。
- 測試數據離散性大:檢查供電穩定性或樣本一致性。
- 標準差異:不同標準(如LM-80與GB/T)的測試條件需明確區分。
五、相關國際標準
- IES LM-80:LED光源光通維持率測試標準。
- IEC 62612:普通照明用LED模組性能要求。
- ANSI/UL 1598:燈具安全與性能測試。
六、總結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8
12
11
13
11
15
14
21
19
22
19
21
23
16
20
16
14
15
18
14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