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強分布與光束角的基本概念
二、核心檢測項目及方法
1. 光強分布曲線測量
-
- 分布光度計(Goniophotometer):通過旋轉燈具或探測器,獲取全空間光強數據。
- 積分球:適用于小尺寸光源的快速測量,但無法提供方向性細節。
-
- 將燈具固定在分布光度計的旋轉軸上,確保光軸對準探測器。
- 設定旋轉角度步長(通常為1°~5°),采集各角度光強值。
- 軟件生成三維配光曲線及等光強圖(Candela Plot)。
2. 光束角計算
3. 光斑均勻性分析
-
- 光斑邊緣銳利度(陡降特性);
- 光斑內亮度均勻性(U0=最小亮度/最大亮度)。
4. 眩光評估
- 指標參數 UGR(統一眩光指數)、TI(閾值增量)等,需結合光強分布數據進行計算。
5. 能效與配光分類
- 能效等級判定 根據光束角與總光通量的比值劃分燈具類型(如聚光型、泛光型)。
三、檢測設備與技術發展
-
- A類分布光度計:精度高(誤差<1%),適用于實驗室級檢測;
- B/C類便攜式設備:適用于產線快速抽檢,但精度略低。
-
- 高速CCD陣列技術:實現毫秒級光強分布掃描;
- AI輔助分析:自動識別配光異常并分類。
四、行業應用與案例分析
五、檢測中的常見問題與對策
-
- 問題:雜散光影響測量精度。
- 對策:在暗室中檢測,使用遮光罩隔離環境光。
-
- 問題:探測器老化導致數據漂移。
- 對策:定期使用標準光源校準系統。
-
- 問題:誤判光斑邊緣導致的虛標光束角。
- 對策:采用插值法提高角度分辨率。
六、標準化與未來趨勢
結語
上一篇:被隔離的引出端和外殼間的絕緣電阻檢測下一篇:剩余電流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7
25
21
23
21
21
17
18
19
19
17
18
22
10
16
15
15
12
14
19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