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彎曲強度檢測技術指南
一、引言
二、核心檢測項目
1. 靜態彎曲強度測試
- 檢測目的:測定基板在靜態載荷下的最大抗彎強度、彈性模量及斷裂韌性。
- 測試方法:
- 三點彎曲法:將基板水平支撐于兩個支點,中間施加載荷直至斷裂,計算彎曲強度。
- 四點彎曲法:載荷均勻分布于兩個加載點,更適用于評估材料均勻性。
- 參數設置:
- 跨距(支點間距):通常為基板厚度的16-20倍。
- 加載速率:根據ASTM D790或ISO 178標準,通常為1-10 mm/min。
- 設備要求:萬能材料試驗機(精度±1%)、高分辨率位移傳感器。
2. 動態疲勞彎曲測試
- 檢測目的:評估基板在循環載荷下的疲勞壽命和裂紋擴展特性。
- 測試方法:
- 施加周期性交變載荷,記錄基板直至失效的循環次數。
- 分析應力-應變曲線,確定疲勞極限(S-N曲線)。
- 適用場景:高頻振動或反復彎折環境下的基板(如柔性電子器件)。
3. 高溫/低溫彎曲性能測試
- 檢測目的:驗證基板在極端溫度環境下的機械穩定性。
- 測試方法:
- 將基板置于溫控箱中,在設定溫度(如-55℃至150℃)下進行彎曲測試。
- 監測溫度對彎曲強度、彈性模量的影響。
- 關鍵參數:溫度均勻性(±2℃)、升降溫速率。
4. 各向異性彎曲強度檢測
- 檢測目的:分析基板在不同方向(如纖維取向、層壓方向)上的力學差異。
- 測試方法:
- 分別沿基板的縱向、橫向及對角線方向進行彎曲測試。
- 計算各向異性指數(如橫向/縱向強度比)。
5. 微觀形貌與斷裂分析
- 檢測目的:探究基板斷裂機制及材料缺陷。
- 檢測手段:
- 掃描電鏡(SEM):觀察斷口形貌,判斷脆性/韌性斷裂。
- 能譜分析(EDS):檢測斷口處成分異常(如雜質、分層)。
三、輔助檢測項目
1. 樣品預處理
- 環境調節:按標準(如IPC-TM-650)在恒溫恒濕(23℃/50% RH)下放置24小時。
- 尺寸測量:使用千分尺精確測量厚度(精度±0.01 mm)。
2. 數據采集與分析
- 關鍵參數計算:
- 彎曲強度公式: ?=3??2??2σ=2bh23FL? 其中,F為斷裂載荷,L為跨距,b為基板寬度,h為厚度。
- 彈性模量計算:通過載荷-位移曲線的線性段斜率推導。
3. 標準符合性驗證
- 國際標準對照:ASTM D790(塑料)、JIS C5016(PCB)、GB/T 6569(陶瓷)。
四、檢測流程
- 樣品制備:按標準切割基板(典型尺寸:80×10×1 mm³),去除毛刺。
- 設備校準:確保載荷傳感器和位移計的精度。
- 環境控制:實驗室溫濕度記錄(建議23±2℃,50±5% RH)。
- 測試執行:根據選定方法(三點/四點彎曲)加載并記錄數據。
- 結果處理:剔除異常值(如邊緣斷裂樣本),取平均值。
五、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
- 原因:樣品邊緣缺陷或裝夾應力集中。
- 對策:優化切割工藝,使用圓弧形支撐夾具。
-
- 原因:材料不均勻或厚度偏差。
- 對策:增加樣本數量(n≥5),采用激光測厚儀篩選樣品。
六、
- ASTM D790-17,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Flexural Properties of Plastics.
- IPC-TM-650 Test Methods Manual.
- 《電子基板材料力學性能測試技術》,科學出版社,2020.
上一篇:輸出電導(共源組態)檢測下一篇:恢復電荷和反向恢復時間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0
11
13
12
11
17
10
14
12
13
12
19
19
21
16
17
16
19
20
18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