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輸入電壓范圍(CMVR)檢測:關鍵測試項目詳解
一、CMVR檢測的核心目的
- 驗證器件規格:確認實際CMVR是否符合數據手冊標稱范圍。
- 評估線性度:確保在標稱范圍內,放大器增益和輸出線性度滿足設計要求。
- 保障系統兼容性:防止共模電壓偏移導致信號鏈異常(如傳感器接口、儀表放大器應用)。
- 識別保護機制有效性:測試輸入級過壓保護電路(如鉗位二極管)的性能。
二、檢測條件與設備
- 環境條件:溫度(25℃±5℃)、濕度<60%(或按器件規格設定)。
- 關鍵設備:
- 可編程電源(精度±1mV)
- 信號發生器(支持差分/共模模式)
- 高精度萬用表(6½位以上)
- 示波器(帶寬≥100MHz)
- 溫度試驗箱(若進行溫漂測試)
- 被測器件(DUT):需預供電(如±15V),遵循數據手冊的推薦電路配置。
三、核心檢測項目與測試方法
1. 最大正/負共模電壓極限測試
- 目的:確定器件可承受的共模電壓上下限,同時保持輸出線性。
- 步驟:
- 設置差模輸入為0(V+ = V-),輸出端接負載電阻。
- 緩慢增加共模電壓(如從0V逐步升至+12V),監測輸出偏移和波形失真。
- 記錄輸出電壓偏離理論值±1%時的共模電壓,即為正/負極限值。
- 判定標準:實測值 ≥ 數據手冊標稱值。
2. 線性區域驗證
- 目的:在CMVR范圍內驗證增益一致性和線性誤差。
- 步驟:
- 在標稱CMVR內選取5~10個測試點(如-10V, -5V, 0V, +5V, +10V)。
- 每個點輸入固定差模信號(如10mVpp正弦波),測量輸出幅度和THD。
- 判定標準:增益波動<±0.5%,THD ≤ 0.1%。
3. 共模抑制比(CMRR)測試
- 目的:量化器件抑制共模干擾的能力。
- 公式: CMRR (dB)=20log?(?????)CMRR (dB)=20log(Acm?Ad??) 其中 ??Ad? 為差模增益,???Acm? 為共模增益。
- 步驟:
- 施加共模信號(如1Vpp, 1kHz),測量輸出端的共模增益。
- 對比差模增益(如輸入差模1mV信號)。
- 判定標準:CMRR ≥ 數據手冊標稱值(典型值80~120dB)。
4. 溫度漂移測試
- 目的:評估CMVR隨溫度的變化特性。
- 步驟:
- 在溫箱中設置溫度范圍(如-40℃~+85℃)。
- 在每個溫度點重復極限電壓測試,記錄CMVR偏移量。
- 判定標準:偏移量 ≤ 數據手冊溫漂系數(如±0.5mV/℃)。
5. 輸入偏置電流變化測試
- 目的:驗證共模電壓對輸入偏置電流(??IB?)的影響。
- 步驟:
- 在CMVR范圍內調節共模電壓,用微安表串聯輸入端子測量??IB?。
- 繪制??IB?-???VCM?曲線。
- 判定標準:??IB?波動幅度 ≤ 標稱值的20%。
6. 瞬態共模階躍響應
- 目的:測試器件對快速共模變化的響應能力(如電機驅動中的地彈干擾)。
- 步驟:
- 輸入共模階躍信號(如0V→5V,上升時間<1μs)。
- 用示波器捕捉輸出端的過沖和恢復時間。
- 判定標準:無持續振蕩,恢復時間 ≤ 1ms。
7. 輸入保護電路測試
- 目的:驗證超限共模電壓下的保護機制(如是否觸發鉗位)。
- 步驟:
- 施加超過CMVR的電壓(如標稱±12V時測試±15V)。
- 測量輸入電流,確認是否被限制在安全范圍內(如<10mA)。
- 判定標準:無閂鎖或永久性損壞,輸入電流可控。
四、測試結果分析與應用
- 合格判定:所有項目均需滿足數據手冊和設計冗余要求(如留10%余量)。
- 典型失效模式:
- CMRR不足:可能由內部電阻失配或工藝缺陷導致。
- 溫漂超標:需檢查輸入級晶體管的工作點穩定性。
- 優化建議:
- 對于CMVR受限的器件,可通過外部電平移位電路擴展范圍。
- 高精度場景優先選擇Rail-to-Rail輸入型運放。
五、注意事項
- 防靜電措施:測試前確保設備與人員接地。
- 避免過應力:超壓測試時間應≤1秒,防止累積損傷。
- 信號完整性:高頻測試時使用屏蔽電纜,減少輻射干擾。
- 數據記錄:需記錄環境參數,尤其是溫濕度敏感型器件。
六、總結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5
13
15
13
17
17
19
14
24
18
18
17
22
21
21
23
20
23
20
26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