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妝油(液、乳、膏、霜)檢測項目詳解
一、理化指標檢測
-
- 檢測意義:確保與皮膚生理pH(4.5-6.5)相容,避免破壞皮膚屏障。
- 方法:pH計測定(如GB/T 13531.1)。
-
- 適用劑型:乳、膏、霜需檢測黏度,確保使用感和穩定性。
- 儀器:旋轉黏度計、流變儀。
-
- 高溫/低溫試驗:-20℃至50℃循環測試,觀察分層或結晶(如膏體)。
- 離心試驗:3000 rpm離心30分鐘,檢測乳化體系穩定性。
-
- 方法:GC-MS檢測可能堵塞毛孔的成分(如液體石蠟)。
二、微生物污染檢測
-
- 限值:≤500 CFU/g(中國標準),歐盟要求≤100 CFU/g。
-
- 項目: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等。
-
- 目的:驗證防腐體系在28天內對微生物的抑制效果。
三、安全性指標檢測
-
- 重點檢測:砷、鉛、汞、鎘(中國限值:鉛≤10 ppm,汞≤1 ppm)。
-
- 來源:溶劑殘留或合成副產物,致癌風險(二噁烷限值≤30 ppm)。
-
- MIT/CMIT:甲基異噻唑啉酮類(歐盟已禁用于駐留型產品)。
- 尼泊金酯類:部分國家限制長鏈酯類(如尼泊金丙酯)。
-
- 歐盟26種致敏原:如檸檬烯、芳樟醇,含量≥0.01%需標注。
四、功效性測試
-
- 方法:
- 體外法: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彩妝殘留(如口紅、粉底)。
- 人體試驗:志愿者使用后通過皮膚掃描儀分析清潔度。
- 方法:
-
- 角質層損傷:膠帶撕拉法評估使用后皮膚屏障變化。
- 乳酸刺痛試驗:敏感肌人群驗證刺激性。
-
- 儀器:Corneometer測量使用后皮膚含水量變化。
五、毒理學試驗
-
- 體外模型:重組人表皮模型(EpiSkin™)替代動物試驗。
-
- 方法:雞胚絨毛尿囊膜試驗(HET-CAM)。
-
- LLNA試驗:局部淋巴結分析,檢測潛在致敏風險。
六、包裝與標簽合規性
-
- 遷移試驗:檢測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雙酚A等溶出物。
-
- 成分標注:全成分表需符合INCI命名,按含量降序排列。
- 宣稱驗證:如“無淚配方”需通過眼刺激測試支持。
七、特殊市場要求
- 中國:需完成化妝品備案/注冊,提交毒理學報告和功效宣稱依據。
- 歐盟:符合EC 1223/2009,需提供CPSR(化妝品安全報告)。
- 美國FDA:自愿注冊,但需符合FD&C Act對成分和標簽的規定。
總結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8
18
21
18
16
19
12
15
16
20
13
14
16
13
12
14
16
17
16
21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