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幅抑制比檢測:核心檢測項目詳解
引言
一、調幅抑制比的定義
二、核心檢測項目
1. 基本調幅抑制比測試
- 目的:評估系統在標稱工作頻段內對調幅干擾的抑制能力。
- 測試條件:
- 有用信號:FM/PM調制,頻率為設備中心頻率(如100 MHz),頻偏±5 kHz。
- 干擾信號:調幅調制(調制深度80%,頻率1 kHz)。
- 信號功率:有用信號與干擾信號等功率輸入。
- 步驟:
- 信號發生器生成有用信號與調幅干擾信號,經合路器混合。
- 輸入被測設備(如FM接收機)。
- 用頻譜分析儀測量輸出信號的調幅分量,計算AMSR。
2. 帶內與帶外調幅抑制比
- 目的:區分干擾在系統通帶內外的抑制差異。
- 測試設置:
- 帶內干擾:干擾頻率位于系統帶寬內(如中心頻率±10 kHz)。
- 帶外干擾:干擾頻率偏移帶寬外(如中心頻率±200 kHz)。
- 關鍵參數:帶外抑制比通常高于帶內(如帶內AMSR≥40 dB,帶外≥60 dB)。
3. 不同調制深度下的AMSR
- 目的:驗證系統在高強度調幅干擾下的穩定性。
- 測試方法:
- 固定干擾信號頻率,逐步增加調制深度(30%至100%)。
- 記錄AMSR變化,分析非線性失真影響。
4. 頻率偏移容限測試
- 目的:評估干擾信號與有用信號頻率偏移對抑制比的影響。
- 步驟:
- 保持干擾信號功率恒定,調整其頻率偏移(如±1 kHz至±50 kHz)。
- 繪制AMSR隨頻率偏移的變化曲線,確定抑制盲區。
5. 多干擾源復合測試
- 目的:模擬實際環境中多調幅干擾共存場景。
- 設置:
- 施加2~3個不同頻率的調幅干擾(如1 kHz和10 kHz調制)。
- 測量系統綜合抑制能力,觀察交調產物影響。
6. 環境適應性測試
- 目的:驗證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對AMSR的影響。
- 條件:
- 溫度范圍:-20℃至+60℃(步進10℃)。
- 濕度:20%~90% RH。
- 判定標準:AMSR波動需在±3 dB以內。
三、檢測設備與注意事項
- 主要設備:
- 雙通道射頻信號發生器(如Keysight N5182B)。
- 頻譜分析儀(R&S FSW)。
- 調制度分析儀。
- 高精度合路器與衰減器。
- 注意事項:
- 校準信號源輸出功率,避免過載導致誤判。
- 確保測試環境電磁屏蔽,減少外部干擾。
- 使用低損耗電纜,避免引入額外噪聲。
四、應用場景與標準
- 典型應用:
- 廣播發射機驗收測試(如FM電臺)。
- 軍用抗干擾通信設備(如戰術電臺AN/PRC-117G)。
- 衛星通信系統抗干擾驗證。
- 參照標準:
- ITU-R SM.332-4(射頻特性測量方法)。
- MIL-STD-461G(軍用設備電磁兼容性要求)。
五、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2
11
17
13
19
14
20
19
21
15
15
16
17
22
26
21
21
18
19
17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