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織結構分析
- 目的:揭示材料的晶粒形態、相分布及晶體取向。
- 方法:金相顯微鏡(金屬)、偏光顯微鏡(高分子/礦物)。
- 應用:評估金屬熱處理效果、復合材料界面結合狀態。
- 標準:ASTM E3(金相制樣)、GB/T 13298(金屬顯微組織檢驗)。
二、表面形貌與缺陷檢測
- 檢測內容:
- 粗糙度:白光干涉儀量化表面起伏。
- 裂紋/孔隙:SEM(掃描電鏡)觀察納米級缺陷。
- 涂層均勻性:共聚焦顯微鏡測量涂層厚度分布。
- 工業案例:PCB電路板微裂紋檢測、陶瓷燒結氣孔率分析。
三、成分與元素分布
- 技術選擇:
- EDS能譜儀:配合SEM實現微區元素定性定量。
- 電子探針(EPMA):高精度元素面分布成像。
- 典型應用:焊接接頭成分偏析分析、礦物包裹體成分鑒定。
四、粒度與顆粒分析
- 測量方法:
- 動態圖像分析:快速統計粉末粒徑分布(如Malvern干法系統)。
- 激光粒度儀:懸浮液樣品的高通量測量。
- 標準依據:ISO 13322-1(圖像法)、GB/T 19077(激光法)。
五、生物樣品微觀結構
- 特殊制樣:石蠟切片(組織學)、臨界點干燥(細胞形態保持)。
- 檢測重點:
- 細胞排列(如腫瘤組織病理)。
- 生物材料表面相容性(如骨植入體界面)。
六、薄膜與涂層特性
- 關鍵技術:
- 臺階儀:薄膜厚度納米級測量。
- 截面TEM:原子尺度界面結構解析。
- 失效分析案例:太陽能電池層間剝離原因診斷。
七、動態過程觀測
- 齊全設備:
- 高溫臺:實時記錄金屬再結晶過程(最高1600℃)。
- 原位拉伸臺:觀察材料斷裂機理。
- 應用前沿:鋰電池充放電循環中電極結構演變研究。
檢測優化策略
- 制樣標準化:離子拋光減少機械損傷,冷凍切片避免生物樣品變形。
- 多模態聯用:SEM-EDS-FIB三聯系統實現觀測-成分-三維重構一體化。
- AI圖像處理:深度學習算法自動識別晶界、統計缺陷密度。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