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常壓渣油和減壓渣油餾分沸程分布的測定:檢測項目與方法詳解
一、餾分沸程分布的核心檢測項目概述
-
- 初餾點至終餾點范圍:確定原油中輕質組分(如汽油、柴油)與重質組分(如渣油)的分布比例。
- 關鍵切割點收率:如350℃、500℃等溫度點的累積餾出量,用于評估常減壓蒸餾裝置的進料設計。
-
- 減壓餾程(350~565℃餾分):分析可作為減壓塔原料的輕重組分比例。
- 殘炭值關聯分析:結合沸程預測焦化或催化裂化工藝的結焦傾向。
-
- 超重餾分分布(>565℃):測定難以直接蒸餾組分的沸點范圍,指導溶劑脫瀝青或加氫工藝參數。
- 金屬含量與硫分布:關聯特定沸程區間雜質分布對催化劑的影響。
二、檢測方法與標準
-
- 標準方法:ASTM D2892(實沸點蒸餾法)
- 通過精密分餾柱進行全餾程切割(室溫~400℃),直接獲得各溫度點的餾出量。
- 快速檢測技術:模擬蒸餾(SimDis,ASTM D7169)
- 基于氣相色譜保留時間與沸點的關系,15分鐘內完成全餾程分析。
- 標準方法:ASTM D2892(實沸點蒸餾法)
-
- 減壓蒸餾法(ASTM D5236)
- 在10mmHg壓力下蒸餾至565℃,測定減壓柴油(VGO)收率及渣油殘留量。
- 高溫氣相色譜法(ASTM D7169)
- 拓展至720℃沸點范圍,快速關聯烴類組成與沸點分布。
- 減壓蒸餾法(ASTM D5236)
-
- 高溫模擬蒸餾(HTSD)
- 使用耐高溫色譜柱(-20~750℃),結合質譜檢測器解析超重組分分布。
- 熱重分析法(TGA)
- 通過失重曲線反推沸程,適用于含瀝青質的高殘炭樣品。
- 高溫模擬蒸餾(HTSD)
三、關鍵檢測步驟與技術要點
-
- 原油需均質化處理,防止輕組分揮發;渣油樣品需加熱至流動狀態(通常80~100℃),避免結焦。
- 高粘度樣品使用甲苯或四氫呋喃稀釋,確保進樣均勻性。
-
- 采用正構烷烴標準品(C5-C100)建立沸點-保留時間標準曲線,定期用參考油樣(如NIST SRM 1584)驗證精度。
-
- 對色譜峰進行基線校正和峰形優化,消除高溫區拖尾現象。
- 重復性要求:同一操作者兩次結果差異不超過2%(ASTM D7169)。
四、檢測意義與工業應用
-
- 通過沸程數據搭配API度、硫含量,制定混合原油配比方案,最大化輕質油收率。
-
-
-
- 高沸點區間硫/金屬分布數據用于設計脫硫反應器容積及催化劑裝填量。
五、技術發展趨勢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38
41
43
46
50
43
38
46
39
44
46
58
49
51
44
50
55
35
33
30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