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代表性取樣:從待測液體中均勻取樣,避免分層或雜質干擾。
- 預處理:若樣品含水分或懸浮物,需通過過濾或脫水處理(如加入無水硫酸鈉),防止水分蒸發影響溫度穩定性。
- 樣品量控制:通常需裝入檢測杯至標定刻度線(如克利夫蘭開口杯法要求約70mL)。
-
- 溫度計校準:使用標準溫度計驗證儀器測溫精度,誤差需在±1℃以內。
- 火源控制:調節點火器火焰高度至標準值(如直徑4mm的球形火焰),并確保點火頻率符合方法要求。
- 加熱速率:根據標準(如ASTM D92或GB/T 3536)設定加熱速度,通常為5~6℃/min。
-
- 初始升溫:從預期閃點以下28℃開始緩慢加熱,避免溫度驟升導致蒸氣過早釋放。
- 點火測試:每升溫1℃用點火器掃過液面,觀察是否出現藍色火焰閃燃。
- 終點確認:記錄首次出現閃燃時的溫度,重復測試兩次,誤差不超過5℃時取平均值。
-
- 大氣壓影響:高海拔地區需根據氣壓值修正閃點結果(如氣壓每低于101.3kPa 3.3kPa,閃點值減1℃)。
- 空氣流通:實驗室需避免強通風,防止蒸氣擴散不均。
-
- 適用對象:潤滑油、瀝青、重質油等高閃點物質(通常>79℃)。
- 標準規范:ASTM D92、ISO 2592、GB/T 3536。
-
- 特點:適用于含固體懸浮物的樣品,通過攪拌裝置提高溫度均勻性。
- 標準:ASTM D93(部分版本)、IP 34。
- 樣品性質:揮發性組分含量高會降低閃點;黏度大的樣品需延長預熱時間。
- 操作誤差:點火時機不當、火焰掃動速度不均可能導致假陽性或漏檢。
- 儀器狀態:檢測杯殘留污染物會改變液面蒸氣濃度,需徹底清洗并干燥。
- 石油產品分類:區分柴油(閃點≥55℃)、燃料油等危險等級。
- 化學品安全評估:確定溶劑、涂料等物質的存儲和運輸條件。
- 火災調查:分析事故現場液體可燃性,追溯火源原因。
- 防護措施:操作者需佩戴隔熱手套、護目鏡,遠離易燃物。
- 應急準備:備妥滅火毯、干粉滅火器,測試臺面采用防火材料。
- 廢棄物處理:測試后的樣品按危險廢物規范處置,避免隨意傾倒。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2
21
18
20
22
19
24
26
21
23
22
25
24
26
30
31
27
30
42
39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