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級配(篩分)檢測
一、檢測目的
- 質量控制:確保材料粒度分布滿足生產工藝或工程標準要求(如混凝土骨料級配)。
- 性能預測:通過級配分析預測材料的密實度、滲透性、強度等物理性能。
- 優化配比:為混合料(如瀝青混合料、混凝土)的配比設計提供依據。
- 環保評估:分析土壤或工業廢渣的顆粒分布,評估其環境影響。
二、核心檢測項目
1. 粒徑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 定義:樣品中各粒徑區間顆粒的質量百分比。
- 檢測方法:
- 將試樣通過一系列不同孔徑的標準篩,依次篩分并稱量各篩余質量。
- 計算各篩余百分比和累積篩余百分比。
- 關鍵參數:
- 最大粒徑(Dmax):篩上余留量≤5%的最小篩孔尺寸。
- 中值粒徑(D50):累積篩余為50%對應的粒徑。
- 有效粒徑(D10):累積篩余為10%對應的粒徑。
2. 細度模數(Fineness Modulus, FM)
- 定義:表征砂類材料整體粗細程度的指標,通過累計篩余百分比計算得出。
- 公式: ??=∑(各篩余百分比)100FM=100∑(各篩余百分比)?
- 應用:用于砂的分類(如粗砂、中砂、細砂)。
3. 通過率(Percentage Passing)
- 定義:通過某一篩孔的顆粒質量占總質量的百分比。
- 示例:若某篩孔為2.36mm,通過率90%表示90%的顆粒小于2.36mm。
4. 累積篩余(Cumulative Retained)
- 定義:某一篩孔及以上各篩余質量的總和占總質量的百分比。
- 公式: ???=∑(篩余質量?)總質量×100%CRi?=總質量∑(篩余質量i?)?×100%
5. 不均勻系數(Cu)與曲率系數(Cc)
- 定義:用于評價顆粒級配的連續性和均勻性。
- 公式: ??=?60?10,??=(?30)2?10×?60Cu?=D10?D60??,Cc?=D10?×D60?(D30?)2?
- 應用:
- 若 ??>5Cu?>5 且 1≤??≤31≤Cc?≤3,則為良好級配;反之則為不良級配。
三、檢測方法與儀器
-
- 干篩法:適用于干燥、無黏性的顆粒(如砂、碎石)。
- 濕篩法:用于含水分或易結塊的顆粒(如黏土)。
-
- 標準篩:符合ISO或ASTM規范的方孔篩組(孔徑范圍依檢測標準選定)。
- 振篩機:機械振動輔助篩分,確保分離效率。
- 天平:精度0.1g,用于稱量各篩余質量。
-
- 取樣:按標準方法縮分代表性試樣(如四分法)。
- 篩分:將試樣按孔徑從大到小依次篩分。
- 稱量:記錄各篩余質量,計算通過率和累積篩余。
- 繪制曲線:生成顆粒級配曲線(橫坐標為篩孔尺寸,縱坐標為通過率)。
四、檢測結果的應用
- 建筑材料:
- 混凝土骨料:級配不良會導致強度下降或泌水現象。
- 瀝青混合料:級配影響路面的抗車轍性和耐久性。
- 土壤工程:
- 評價路基填土的壓實效果和滲透性。
- 工業生產:
- 控制陶瓷原料、催化劑載體等顆粒的均勻性。
五、注意事項
- 取樣代表性:避免偏析(顆粒分離)導致的誤差。
- 篩分時間:過短篩分不完全,過長易導致顆粒破碎。
- 篩網維護:定期校準篩孔尺寸,防止篩網變形或堵塞。
六、標準規范
- 國際標準:ISO 3310(試驗篩)、ASTM C136(骨料篩分)。
- 中國標準:GB/T 14684(建筑用砂)、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