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仁率與出仁率檢測技術規范
一、定義與應用場景
二、核心檢測項目與流程
1. 樣品制備
- 取樣標準: 依據國家標準(如GB/T 5491)或行業協議,采用四分法或機械分樣器從批次中隨機抽取代表性樣品(通常不少于2kg)。
- 預處理: 樣品需在恒溫恒濕(溫度20±2℃,相對濕度60±5%)環境下平衡24小時,避免水分干擾。
2. 純仁率檢測
- 檢測步驟:
- 稱量總質量(M?):精確稱量樣品總質量(精確至0.1g)。
- 雜質分離:
- 人工或機械篩選去除碎殼、泥沙、金屬碎片等異物。
- 剔除霉變、蟲蛀、破損率>50%的非完整仁。
- 稱量凈仁質量(M?):記錄純凈果仁質量。
- 計算公式: 純仁率(%)=?2?1×100純仁率(%)=M1?M2??×100
- 儀器設備: 電子天平(精度0.1g)、振動篩分機、人工分揀臺。
3. 出仁率檢測
- 檢測步驟:
- 原始原料稱量(M?):記錄帶殼原料總質量。
- 破殼取仁:
- 使用手動破殼工具或自動化破殼機(需控制破殼力度以減少仁破損)。
- 分離殼、仁、隔膜等組分。
- 稱量完整仁質量(M?):記錄未破損果仁質量。
- 計算公式: 出仁率(%)=?3?0×100出仁率(%)=M0?M3??×100
- 關鍵設備: 破殼機、比重分選機、電子天平(精度0.1g)。
三、輔助檢測項目
- 水分含量測定
- 采用烘箱法(105±2℃烘干至恒重)或快速水分測定儀,避免水分差異導致質量偏差。
- 破損率分析
- 統計破殼過程中產生的碎仁占比,優化加工參數。
- 雜質分類與占比
- 按泥沙、殼碎片、異物等類別記錄,指導原料供應商改進。
四、標準與誤差控制
- 執行標準:
- 國際:ISO 6645(堅果取樣標準)、ISO 2171(雜質檢測)。
- 國內:GB/T 5009.3(水分測定)、NY/T 966(堅果質量分級)。
- 允許誤差:
- 純仁率重復檢測誤差<0.5%;出仁率批次間差異<2%。
五、檢測意義
- 生產端:優化加工工藝,降低損耗成本。
- 貿易端:為定價提供依據(如高純仁率可溢價10-15%)。
- 育種端:篩選出仁率高的品種,提升種植效益。
六、案例應用(以核桃為例)
- 原料批次:帶殼核桃1000g(M?)。
- 破殼后:完整仁質量350g(M?)→ 出仁率35%。
- 雜質剔除后:凈仁質量330g(M?)→ 純仁率94.3%。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55
48
48
41
49
53
33
31
28
26
34
35
29
31
30
25
32
25
30
30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