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用疫苗檢測:核心檢測項目解析
一、理化性質檢測
-
- 目的:觀察疫苗的色澤、澄清度及有無異物或沉淀。
- 方法:目視或光學顯微鏡觀察。
- 標準:液體疫苗應澄清無雜質;凍干疫苗呈疏松團塊,易溶解。
-
- 目的:確保疫苗的酸堿度適宜,避免對接種動物產生刺激。
- 方法:使用pH計進行測定。
- 標準:通常為6.8-7.8,具體依據疫苗類型調整。
-
- 目的:評估疫苗在不同儲存條件下的有效期。
- 方法:加速破壞試驗(如高溫、反復凍融)后檢測活菌/病毒滴度或抗原活性。
二、安全性檢測
-
- 目的:檢測疫苗中是否存在非特異性毒性物質。
- 方法:接種小鼠或豚鼠,觀察7天內是否出現死亡或中毒癥狀。
- 標準:試驗動物應全部存活且無異常反應。
-
- 目的:評估疫苗中殘留的異源蛋白(如牛血清白蛋白)引發的過敏風險。
- 方法:ELISA法檢測殘留量,或豚鼠主動過敏試驗。
-
- 目的:確保疫苗無細菌、真菌或支原體污染。
- 方法:接種硫乙醇酸鹽培養基(厭氧菌)或胰蛋白酶大豆瓊脂(需氧菌),培養14天觀察;支原體檢測采用PCR或培養法。
三、效力檢測(效價評估)
-
- 方法:
- 血清學檢測:通過ELISA、病毒中和試驗(VNT)測量免疫后抗體水平。
- 細胞免疫檢測:如IFN-γ釋放試驗評估T細胞應答。
- 標準:抗體滴度需達到保護閾值(如口蹄疫疫苗中和抗體≥1:64)。
- 方法:
-
- 目的:直接驗證疫苗對強毒株攻擊的保護效果。
- 方法:免疫動物后接種活毒,觀察發病率及死亡率。
- 適用類型:活疫苗或滅活疫苗的關鍵效力驗證。
-
- 方法:SDS-PAGE電泳、高效液相色譜(HPLC)或定量PCR(針對核酸疫苗)。
四、微生物學檢測
-
- 重點:非洲豬瘟病毒(ASFV)、豬圓環病毒(PCV)等潛在污染物。
- 方法:PCR、高通量測序(NGS)或細胞培養法。
-
- 目的:確認病原體已完全滅活,無復制能力。
- 方法:接種敏感細胞連續傳代3代,無病變則為合格。
五、其他專項檢測
-
- 項目:粒徑分布(如納米佐劑)、重金屬殘留(如鋁佐劑)。
-
- 目的:確認疫苗毒株與標稱一致。
- 方法:基因測序、單克隆抗體中和試驗。
-
- 重點:抗生素(如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慶大霉素)、細胞基質殘留(如Vero細胞DNA)。
六、檢測標準與法規依據
- 中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獸用生物制品質量標準》。
- 國際參考: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and Vaccines for Terrestrial Animals》。
七、挑戰與趨勢
- 新技術應用:mRNA疫苗需增加脂質納米顆粒包封率檢測;類器官模型替代部分動物試驗。
- 標準化難題:不同毒株的攻毒試驗缺乏統一評判標準。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51
31
29
27
25
31
32
29
31
30
25
30
25
30
30
36
33
37
22
21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