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惰氣泡沫發生裝置檢測項目詳解
一、性能檢測
-
- 濃度檢測:使用氣體分析儀測定生成的惰氣(如N?、CO?)濃度,確保達到滅火所需標準(通常≥90%)。
- 流量與壓力穩定性:通過流量計和壓力表監測氣體輸出穩定性,避免因壓力波動影響泡沫生成效率。
-
- 發泡倍數:測量泡沫體積與原液體積比值,合格標準一般為5-10倍。
- 穩定性測試:記錄泡沫在模擬火災環境中的半衰期(如1小時內泡沫體積減少≤20%)。
- 覆蓋均勻性:通過模擬火源試驗,評估泡沫的擴散覆蓋能力及隔絕氧氣效果。
-
- 檢測惰氣與發泡劑的混合比例誤差(如±2%),確保化學反應的充分性與安全性。
二、安全性能檢測
-
- 對壓力容器進行1.5倍工作壓力的水壓試驗,保壓30分鐘無泄漏;氣密性測試采用皂泡法或氮氣檢漏。
-
- 檢查電氣元件防爆等級(如Ex d I Mb),符合GB 3836系列標準;結構防爆設計需通過第三方認證。
-
- 使用可燃氣體探測器檢測裝置周邊環境中惰氣泄漏濃度,確保作業區域氧氣濃度≥18.5%(避免人員窒息)。
三、材料與結構檢測
-
- 采用光譜儀驗證罐體、管道材質(如304不銹鋼)的抗腐蝕性;檢查密封件的耐高溫性能(≥150℃)。
-
- 對支架、連接件進行負載測試,模擬振動環境下結構的穩固性(如持續振動30分鐘無松動)。
四、環境適應性檢測
- 極端工況模擬
- 高溫測試(50℃)、低溫測試(-20℃)下啟動裝置,記錄啟動時間與運行穩定性。
- 高粉塵環境試驗:在粉塵濃度≥1000mg/m³條件下,檢測過濾器堵塞報警功能是否靈敏。
五、操作與智能化檢測
-
- 模擬故障觸發急停按鈕,測試系統響應時間(≤2秒);檢查遠程控制指令的執行延遲。
-
- 人為觸發壓力異常、液位不足等報警條件,驗證聲光報警及數據上傳功能的可靠性。
六、檢測標準與周期
- 依據標準:
- 國家標準:GB 25972-2010《氣體滅火系統及部件》
- 行業規范:AQ 1099-2014《煤礦用惰氣發生裝置安全技術要求》
- 檢測周期:
- 常規檢測:每季度1次關鍵性能測試;
- 全面檢測:每年1次由具備MA資質的機構執行。
總結
轉成精致網頁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