啶蟲脒可溶粉劑檢測項目及方法
1. 有效成分含量測定
- 檢測目的:確認啶蟲脒的實際含量是否符合標稱值(如10%、20%等),避免因含量不足導致藥效下降或過量引發藥害。
- 檢測方法:
-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采用C18色譜柱,流動相為乙腈-水(或磷酸緩沖液),紫外檢測器波長設定在254 nm,外標法定量。
- 氣相色譜法(GC):適用于純度較高的樣品,需進行衍生化處理以提高靈敏度。
2. 懸浮率測定
- 檢測目的:評估可溶粉劑在水中分散的均勻性,懸浮率低會導致噴霧不均勻,影響藥效。
- 檢測方法:
- 按標準方法(如GB/T 14825)配制懸浮液,靜置30分鐘后取上層液測定有效成分含量,計算懸浮率(需≥70%)。
3. pH值測定
- 檢測目的:控制產品的酸堿度,避免因pH過高或過低導致有效成分分解或與其他農藥混用時發生反應。
- 檢測方法:使用pH計直接測定1%水溶液的pH值,通常要求pH范圍為5.0-8.0。
4. 潤濕時間測定
- 檢測目的:評估可溶粉劑在水中的潤濕速度,直接影響施藥效率和效果。
- 檢測方法:將樣品撒入水中,記錄完全潤濕所需時間,通常要求≤60秒。
5. 細度(粒徑)測定
- 檢測目的:確保顆粒細度達標,過粗的顆粒可能堵塞噴頭或降低溶解性。
- 檢測方法:使用標準篩(如75 μm篩)進行篩分,要求未通過篩網的殘留物≤5%。
6. 熱儲穩定性試驗
- 檢測目的:模擬高溫儲存條件(如54℃±2℃,14天),驗證產品在長期儲存中的穩定性。
- 檢測方法:熱儲后測定有效成分分解率、懸浮率和pH值變化,分解率需≤5%。
7. 水分含量測定
- 檢測目的:水分過高可能導致結塊或有效成分降解。
- 檢測方法:采用卡爾·費休法或烘箱法測定,一般要求水分含量≤3.0%。
8. 雜質分析
- 檢測目的:檢測合成過程中殘留的中間體、副產物或降解產物,確保安全性。
- 檢測方法:通過HPLC或GC-MS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總雜質含量通常需≤1.0%。
9. 溶解性測試
- 檢測目的:驗證可溶粉劑在水中的溶解性能,確保施藥時無沉淀。
- 檢測方法:配制推薦濃度溶液,觀察是否完全溶解,靜置后無分層或沉淀。
10. 包裝與外觀檢查
- 檢測目的:確保產品包裝密封性良好,無受潮、結塊或變色現象。
- 檢測方法:目視檢查外觀(應為均勻粉末),并測試包裝密封性。
檢測注意事項
- 樣品處理:檢測前需充分混勻樣品,避免取樣誤差。
- 儀器校準:HPLC、pH計等儀器需定期校準,確保數據準確性。
- 標準品對照:使用啶蟲脒標準品進行方法驗證,確保檢測結果可靠。
結語
轉成精致網頁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9
21
29
22
20
27
30
23
25
20
34
27
17
26
24
27
27
28
23
23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