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砷檢測:關鍵項目與流程解析
總砷檢測是環境監測、食品安全和工業質量控制中的重要環節。砷作為一種具有潛在毒性的類金屬元素,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無機化合物(如三氧化二砷)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一級致癌物。通過總砷檢測可評估水、土壤、食品及工業產品中的砷污染程度,對保障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檢測項目涵蓋飲用水、農產品、化妝品、藥品等多個領域,需依據不同場景選擇對應的檢測方法和標準。
常見總砷檢測項目
1. 飲用水檢測:依據《GB 5749-2022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總砷限值為0.01mg/L。檢測采用原子熒光光譜法(AFS)或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光譜法(HG-AAS),可精準測定微量砷含量。
2. 食品檢測:參考《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稻米中總砷限量為0.2mg/kg(無機砷≤0.2mg/kg)。檢測方法包括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和銀鹽法,針對不同食品基質優化前處理流程。
3. 土壤與沉積物檢測:依據《HJ 680-2013土壤和沉積物汞、砷、硒、鉍、銻的測定微波消解/原子熒光法》,重點關注工業污染場地和農田土壤中的砷累積風險。
4. 化妝品檢測:按照《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總砷限量10mg/kg,采用微波消解結合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進行痕量分析。
5. 中藥材檢測:《中國藥典》規定部分藥材總砷限量(如甘草≤2.0mg/kg),需通過濕法消解或微波消解后進行砷形態分離檢測。
檢測技術核心要點
總砷檢測需嚴格遵循質量控制流程:樣品采集需避免交叉污染(如使用聚乙烯容器),實驗室需通過酸性環境下的氫化物發生將砷轉化為AsH3氣體,再通過原子化器進行定量分析。關鍵儀器包括原子熒光光度計、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儀等,檢測靈敏度可達ppb級。
注意事項與風險防控
1. 樣品前處理中需控制酸濃度和還原劑比例(如5%鹽酸-2%硫脲體系),確保砷的完全轉化;
2. 實驗室需通過空白試驗、加標回收率(85%-115%)和質控樣驗證數據可靠性;
3. 區分總砷與無機砷檢測(如海產品中的有機砷毒性較低),需采用液相色譜-ICP-MS聯用技術進行形態分析;
4. 檢測機構應具備CMA/ 資質,確保結果的法律效力。
通過科學規范的總砷檢測,可有效識別環境與產品中的砷污染風險,為污染治理和健康防護提供數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