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樁與地下連續墻鉆芯法檢測技術概述
鉆芯法作為一種直接、可靠的質量檢測手段,在樁基工程和地下連續墻施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通過鉆取混凝土芯樣,直觀反映結構的完整性、強度及施工質量,尤其適用于大直徑灌注樁、地下連續墻等隱蔽工程的質量驗證。根據《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 106-2014),鉆芯法可準確評估混凝土抗壓強度、樁身連續性、沉渣厚度等關鍵指標,同時能夠發現蜂窩、夾泥、離析等隱蔽缺陷,為工程驗收提供科學依據。
單樁鉆芯法檢測項目
1. 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 鉆取芯樣后,通過實驗室抗壓試驗驗證樁身混凝土強度是否滿足設計要求,需根據芯樣完整性修正強度值,并結合齡期換算標準強度。
2. 樁身完整性分析: 通過芯樣表觀質量(如裂縫、離析、夾泥等)判斷樁身連續性,結合鉆芯過程中進尺速度、返水顏色等輔助參數,識別樁身缺陷位置及嚴重程度。
3. 樁底沉渣厚度測量: 在樁端鉆穿混凝土層后,測量沉渣層厚度,評估清孔效果是否符合規范(通常要求≤50mm),避免因沉渣過厚導致承載力下降。
4. 樁長驗證: 通過芯樣總長度與設計樁長的對比,核查實際施工長度是否達標,防范偷工減料行為。
地下連續墻鉆芯法檢測項目
1. 墻體混凝土質量評價: 檢測芯樣強度、密實度及均勻性,重點檢查接縫處、墻底等薄弱區域的混凝土澆筑質量,排除夾砂、空洞等缺陷。
2. 墻身垂直度驗證: 通過鉆芯孔軌跡偏移量推算墻體垂直度偏差,結合超聲波檢測數據綜合判斷施工成槽精度。
3. 防滲性能評估: 分析芯樣中的裂縫發育情況、骨料級配及水泥漿滲透深度,預測地下連續墻的防滲能力,必要時配合壓水試驗驗證。
4. 接頭質量檢查: 對工字鋼接頭、鎖口管等關鍵部位的芯樣進行微觀結構分析,檢測接縫填充密實度及是否存在滲漏通道。
檢測關鍵技術要點
鉆芯過程中需控制鉆機垂直度(偏差≤0.5%),采用金剛石鉆頭確保芯樣完整;芯樣直徑宜為100-150mm,有效芯樣長度不應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的95%。檢測完成后,應按規范要求進行孔洞注漿回填,保障結構安全。數據分析時需結合地質條件、施工記錄綜合判斷,避免單一指標誤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