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及其制品檢測的重要性與范疇
隨著貿易的快速發展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生態保護的關注度提升,動物及其制品檢測已成為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維護市場秩序和促進國際貿易的關鍵環節。動物源性產品涵蓋肉類、乳制品、皮毛、中藥材、寵物食品等多種類別,其檢測涉及病原微生物、藥物殘留、物種真實性、轉基因成分等核心指標。通過科學系統的檢測技術,不僅能有效防控人畜共患病傳播,還能遏制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確保產品符合國內外法規標準。當前,國際社會對動物檢疫、動物福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要求日益嚴格,檢測項目已從傳統理化分析擴展到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等前沿領域。
疫病與病原微生物檢測
針對活體動物及其制品開展疫病篩查是首要檢測項目,包括非洲豬瘟、禽流感、布魯氏菌病等高傳染性疾病的核酸檢測(如RT-PCR技術)和抗體檢測。對于進出口產品,需依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名錄進行強制性檢疫,防止跨境傳播。微生物污染檢測則涵蓋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分離培養與鑒定,確保加工制品的生物安全性。
成分分析與物種鑒定
通過DNA條形碼技術、蛋白質質譜分析等手段,可精準鑒別動物源性成分的真實性。例如檢測牛肉制品中是否摻雜馬肉、驢肉,或驗證名貴中藥材(如麝香、犀角)的來源物種。該檢測對打擊食品欺詐、保護瀕危物種具有重要意義,尤其適用于進出口檢驗和市場監管抽查。
藥物殘留與污染物檢測
采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C-MS/MS)等齊全技術,檢測抗生素(如磺胺類、四環素類)、激素(如瘦肉精)、重金屬(鉛、鎘)及農藥殘留是否符合限量標準。對于乳制品、蜂蜜等易富集污染物的產品,需重點關注歐盟、日本等主要進口市場的法規要求,避免貿易壁壘風險。
轉基因與過敏原篩查
針對轉基因動物源性產品(如轉基因三文魚),需通過外源基因檢測確認是否符合標識管理規定。同時,對含致敏成分(如乳蛋白、甲殼類動物蛋白)的制品進行特異性過敏原檢測,保障特殊人群消費安全。此項目在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檢測中尤為重要。
檢測技術發展趨勢
當前快速檢測技術(如膠體金試紙條、便攜式PCR儀)與智能化檢測平臺的應用顯著提升了現場篩查效率。生物傳感技術、宏基因組學等創新方法正在重構檢測體系,未來將實現更高通量、更精準的多元指標同步分析,為動物及其制品質量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