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芋類蔬菜感官檢測指南
一、感官檢測的核心項目與標準
1. 外觀檢測
-
- 標準:個體完整,無明顯機械損傷(如劃痕、壓傷)、畸形或病斑。
- 異常現象:斷裂、裂縫、表面凹陷或隆起(可能由病害或蟲蛀導致)。
-
- 標準:表皮光滑或具自然紋理(如山藥粗糙表皮),無腐爛、霉斑或發芽現象。
- 馬鈴薯:發芽或表皮變綠(茄堿含量升高,有毒);甘薯:黑色凹陷斑(黑斑病)。
-
- 正常顏色:馬鈴薯(淺黃至淡褐)、甘薯(紅/橙/紫色)、山藥(乳白/淺褐)、芋頭(棕褐表皮+白色肉質)。
- 變色警示:馬鈴薯發綠、山藥褐變(氧化)、甘薯表皮發黑(腐敗)。
2. 氣味檢測
- 正常氣味:具有品種特有的清香味或泥土氣息(如山藥土腥味)。
- 異常氣味:
- 腐臭味(細菌/真菌污染)、酒精味(發酵變質)、霉味(貯藏不當)。
- 馬鈴薯若有苦杏仁味,可能提示氰化物殘留(罕見但需警惕)。
3. 質地與觸感檢測
-
- 方法:輕捏表面,新鮮薯芋類應堅實有彈性,無軟化或干癟。
- 異常:發軟(失水/腐爛)、干硬(貯藏過久木質化)。
-
- 標準:表皮微濕潤但無黏液。黏液或滲液提示腐敗(如軟腐病)。
4. 斷面檢測(內部品質)
- 剖切觀察:
- 正常:肉質均勻,顏色一致(如山藥乳白、紫薯深紫色)。
- 異常現象:
- 褐變/黑心(缺氧或病害)、空洞(生長期營養失調)。
- 甘薯“硬心”(低溫冷害)、黃色斑點(線蟲危害)。
5. 口感檢測(適用于可生食品種)
- 生食測試(如山藥、甘薯部分品種):
- 正常:脆嫩多汁,無苦澀、麻木感。
- 異常:麻口(草酸鈣針晶刺激)、酸味(變質)。
二、重點安全指標篩查
-
- 檢測方法:觀察芽眼是否萌發,表皮是否呈綠色(光照產生龍葵堿)。
- 處理建議:發芽超過2cm或綠變面積>1/3應棄用。
-
- 識別要點:表面或斷面出現白色/綠色霉層、黑色腐爛斑塊。
-
- 檢查內容:表皮蟲孔、內部隧道(如甘薯象甲幼蟲蛀食)。
三、檢測環境與工具
- 環境要求:自然光或白色光源下進行,避免異味干擾。
- 輔助工具:放大鏡(查看細微病斑)、刀具(斷面檢測)、記錄表。
四、檢測結果判定與處理
檢測結果 | 處理建議 |
---|---|
符合所有感官標準 | 分級為優質商品 |
輕微缺陷(如小劃痕) | 剔除受損部分,降級銷售 |
嚴重變質或安全隱患 | 立即銷毀,禁止進入市場 |
結語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4
6
2
2
2
2
2
3
3
4
10
9
11
10
10
11
13
11
12
8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