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糠率檢測技術與關鍵檢測項目
一、含糠率的定義與檢測意義
- 保障產品質量:含糠率過高會導致口感粗糙、顏色暗淡,降低商品等級。
- 控制加工成本:過量糠皮會增加能源消耗和設備磨損。
- 滿足行業標準:如國家標準(GB 1354-2018《大米》)對精米含糠率有明確限值要求。
二、核心檢測項目與方法
1. 感官檢測(初步篩選)
- 檢測內容:通過目視、觸感判斷谷物樣品中糠皮的可見雜質比例。
- 方法:
- 取100g樣品平鋪于白色托盤,人工剔除糠皮并稱重計算占比。
- 優點:快速、低成本。
- 缺點:主觀性強,僅適用于粗略估算。
2. 物理篩選法(標準方法)
- 檢測內容:利用篩分設備分離糠皮與完整籽粒。
- 儀器:標準檢驗篩(如孔徑0.5mm、1.0mm振動篩)。
- 步驟:
- 樣品稱重后置于篩網,振動篩分3~5分鐘;
- 收集篩下物(糠皮)稱重,計算含糠率=(糠皮質量/樣品總質量)×100%。
- 適用標準:參照GB/T 5494-2019《糧油檢驗 糧食、油料雜質、不完善粒檢驗》。
3. 圖像分析法(自動化檢測)
- 檢測內容:通過圖像識別技術量化糠皮面積占比。
- 儀器:高分辨率掃描儀或近紅外光譜儀。
- 步驟:
- 樣品平鋪后掃描生成高清圖像;
- 利用AI算法識別糠皮輪廓并計算面積比例。
- 優勢:高效、可重復性強,適用于生產線在線監測。
4. 灰分測定法(化學檢測)
- 檢測原理:糠皮富含纖維素和礦物質,高溫灼燒后殘留灰分高于純谷物。
- 步驟:
- 樣品在550℃馬弗爐中灼燒至恒重;
- 灰分含量與含糠率呈正相關,通過公式換算得出結果。
- 適用范圍:實驗室精準檢測,需結合其他方法校準。
三、檢測流程標準化要求
- 采樣規范:
- 按GB 5491《糧食、油料檢驗 扦樣、分樣法》進行多點隨機取樣,確保代表性。
- 環境控制:
- 溫度20~25℃、濕度≤65%的恒溫恒濕實驗室,避免樣品吸濕影響結果。
- 儀器校準:
- 篩網孔徑需定期校驗,電子天平精度應達0.01g。
四、檢測結果分析與應用
- 分級判定:
- 精米含糠率≤0.15%(特級)、≤0.25%(一級)(參考GB 1354-2018)。
- 工藝優化:
- 若含糠率超標,需調整碾米機壓力、風速或延長拋光時間。
五、注意事項
- 樣品預處理:檢測前需去除石塊、金屬等非糠皮雜質。
- 交叉驗證:對于爭議性結果,需結合感官、物理及化學方法復檢。
- 檢測頻率:加工過程中每小時抽檢1次,成品批次全檢。
結語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