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藥品(原料藥)檢測:關鍵檢測項目解析
一、理化性質檢測
-
- 檢測內容:顏色、晶型、氣味、流動性等。
- 方法:目視檢查、顯微鏡觀察、粉末流動性測試。
- 意義:異常外觀可能提示降解或污染。
-
- 檢測內容:在水、有機溶劑中的溶解性。
- 方法:藥典規定的搖瓶法或滴定法。
- 意義:影響制劑的生物利用度和穩定性。
-
- 檢測內容:熔化或沸騰的溫度范圍。
- 方法:毛細管法、差示掃描量熱法(DSC)。
- 意義:驗證物質純度及晶型一致性。
-
- 適用對象:水溶性原料藥。
- 方法:電位法測定溶液pH。
- 意義:影響藥物的化學穩定性及制劑配伍性。
二、純度分析
-
- 檢測內容:合成副產物、中間體、降解產物等。
- 方法:高效液相色譜(HPLC)、氣相色譜(GC)、質譜聯用技術(LC-MS)。
- 標準:通常要求單個雜質≤0.1%,總雜質≤0.5%(根據具體品種調整)。
-
- 檢測內容:合成或純化過程中殘留的有機溶劑(如甲醇、甲苯)。
- 方法:頂空氣相色譜(HS-GC)。
- 依據:ICH Q3C規定的PDE(允許日暴露量)限值。
-
- 檢測內容:重金屬(Pb、As、Hg、Cd)及其他有毒元素(如Ni、Pd)。
- 方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原子吸收光譜(AAS)。
- 依據:ICH Q3D根據毒性分類設定限值。
-
- 檢測內容:氯化物、硫酸鹽等。
- 方法:離子色譜法、滴定法。
三、含量測定
-
- 適用對象:具有明確酸堿或氧化還原特性的原料藥。
- 方法:酸堿滴定、絡合滴定。
-
- 方法:HPLC、GC(外標法或內標法)。
- 優勢:高選擇性,適用于復雜基質。
-
- 方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V-Vis)。
- 限制:需驗證專屬性,避免雜質干擾。
四、晶型與粒度分析
-
- 檢測內容:多晶型物的鑒別(如無定形、結晶型)。
- 方法:X射線衍射(XRD)、拉曼光譜。
- 意義:不同晶型可能影響溶解度和生物等效性。
-
- 方法:激光衍射法、顯微鏡法。
- 標準:D50、D90等參數需符合制劑工藝要求。
五、微生物檢測
-
- 檢測內容:需氧菌、霉菌、酵母菌總數。
- 方法:平皿法、薄膜過濾法。
-
- 適用對象:注射用原料藥。
- 方法:鱟試劑法(凝膠法或光度法)。
- 標準:根據給藥途徑設定限值(如≤0.25 EU/mg)。
六、穩定性試驗
-
- 條件:40℃/75% RH,持續6個月。
- 目的:預測原料藥在長期儲存中的降解趨勢。
-
- 條件:25℃/60% RH,持續至有效期。
- 檢測項目:含量、雜質、物理性質變化。
七、檢測方法與標準依據
- 藥典方法:USP、EP、ChP中收載的檢測方法為通用標準。
- 方法驗證:需驗證專屬性、靈敏度、精密度、線性等參數(符合ICH Q2)。
- 新技術應用:如LC-MS用于痕量雜質鑒定,近紅外光譜(NIR)用于快速無損檢測。
上一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VOC)檢測下一篇:吸銨值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5
13
15
17
16
18
20
16
17
16
18
20
15
18
21
21
19
22
22
21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