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測項目核心內容
-
- 依據切割后涂層的脫落程度,按國際標準(如ISO 2409、ASTM D3359)劃分等級。
- 示例:ISO標準中,0級(無脫落)至5級(超過65%脫落)。
-
- 根據涂層厚度選擇劃格刀具間距(如0.5mm、1mm、2mm),確保切割深度穿透涂層至基材。
- 關鍵參數:干膜厚度(DFT)需與刀具規格匹配。
-
- 針對金屬、塑料、木材等不同基材調整測試條件,分析基材硬度、表面粗糙度對附著力的影響。
-
- 驗證復合涂層(如底漆+面漆)中各層間的結合力,避免層間剝離。
-
- 通過劃格試驗結合濕熱、鹽霧等老化測試,預測涂層在惡劣環境下的附著力變化。
二、檢測步驟與標準方法
-
- 刀具:六刃或多刃劃格器(刀刃間距1mm/2mm,符合ISO 2409)。
- 膠帶:3M 600或同類高粘性膠帶,寬度≥25mm。
- 放大鏡/顯微鏡:用于觀察邊緣脫落細節。
-
- 基材表面清潔無污染,涂層完全固化(常溫固化需≥7天)。
- 測試區域平整,避開邊緣、孔洞等應力集中區。
-
- 垂直交叉切割形成6×6方格(共25格),刀具需勻速施壓至接觸基材。
- 壓力控制:手動刀具壓力均勻,自動設備需校準至1~2N。
-
- 膠帶粘貼后快速撕離(60°角,0.5~1秒內完成),對照標準圖譜判定脫落比例。
- ASTM D3359分級:
- 5B(無脫落)→ 0B(>65%脫落)。
三、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因素 | 對結果的影響 | 解決措施 |
---|---|---|
涂層固化程度 | 未完全固化導致假性附著力差 | 延長固化時間或升溫后處理 |
刀具鋒利度 | 鈍刀導致切口毛糙,誤判脫落等級 | 定期更換刀片(建議每100次測試) |
環境溫濕度 | 高濕環境引發涂層吸濕膨脹,附著力下降 | 控制測試條件(23±2℃,50±5%RH) |
基材彈性變形 | 柔性基材(如橡膠)切割后回彈,造成虛假剝離 | 改用X型切割(ASTM D6677) |
四、行業應用案例
-
- 檢測電泳底漆與金屬車身的附著力,要求達到ISO 0-1級。
- 抗石擊測試前需通過劃格試驗篩選合格涂層。
-
- 評估PCB板三防漆附著力(間距0.5mm),防止微裂紋導致電路腐蝕。
-
- 結合QUV老化試驗,模擬10年氣候后劃格附著力需保持2級以上。
五、常見問題與改進
六、數據記錄與報告
- 涂層類型、厚度、固化條件
- 劃格間距、刀具型號、膠帶類型
- 脫落比例圖示及等級判定
- 環境參數(溫度、濕度、測試日期)
上一篇:憎水性檢測下一篇:汞、砷、硒、鉍、銻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26
36
43
49
39
42
45
40
46
43
43
47
47
44
44
50
54
45
25
21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