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測目的
- 評估通風效率:驗證空調系統、新風系統或自然通風是否達標。
- 保障健康安全:防止因風速過高(導致冷感)或過低(引發悶熱)影響人體舒適度。
- 滿足特殊場景需求:如醫院隔離病房負壓風速、實驗室排風控制、潔凈室層流風速等。
二、核心檢測項目及方法
1. 測點布置
- 區域劃分:根據空間功能劃分檢測區域(如辦公區、走廊、通風口附近)。
- 網格法布點:在檢測區域內按網格均勻布置測點,網格間距通常為2-3米(參考ISO 7726標準)。
- 關鍵位置:
- 通風口下方:距出風口1-2米處測量送風速度。
- 人員活動區:離地面0.5-1.5米(人體呼吸帶高度)。
- 門窗附近:評估自然通風或漏風影響。
2. 儀器選擇與校準
- 熱式風速儀:適用于低風速(0.05-5m/s),精度高,用于人員活動區檢測。
- 葉輪式風速儀:適合中高速測量(1-40m/s),常用于通風管道檢測。
- 超聲波風速儀:無機械部件,抗干擾強,適用于復雜氣流環境。
- 校準要求:檢測前需用標準風洞校準,誤差控制在±3%以內。
3. 檢測條件
- 工況設定:
- 空調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 門窗按日常使用習慣開啟或關閉。
- 環境要求:
- 避免極端天氣(如強風、暴雨)干擾。
- 記錄室內外溫濕度作為輔助數據。
4. 數據采集流程
- 單點測量:每個測點連續測量3次,每次持續1-3分鐘,取平均值。
- 動態監測:對波動較大的區域(如通風口)進行10分鐘連續記錄,分析風速變化曲線。
- 特殊場景檢測:
- 潔凈室:按ISO 14644標準,在高效過濾器下方30cm處測量層流風速(通常要求0.45±0.1m/s)。
- 負壓病房:檢測門縫、傳遞窗等位置的風速,確保氣流方向正確(壓差≥5Pa,門縫風速≥0.2m/s)。
5. 數據處理與分析
- 統計指標:計算各區域平均風速、最大值/最小值、標準差。
- 舒適度評估:對照ASHRAE 55標準,冬季建議風速≤0.15m/s,夏季≤0.25m/s。
- 異常排查:若局部風速過高,需檢查風口設計或是否存在“短路氣流”(送風直接排走未充分混合)。
三、檢測報告內容
- 基礎信息:檢測時間、地點、儀器型號及校準證書編號。
- 測點分布圖:標注各點風速數值及整體氣流走向示意圖。
- 結果對比:與GB/T 18883-202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或行業規范(如醫院、實驗室專用標準)的符合性分析。
- 改進建議:如調整風口角度、增設擋風板、優化風機頻率等。
四、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 問題1:同一區域風速差異大。 對策:檢查是否存在家具遮擋或送風/回風口位置不合理。
- 問題2:風速持續超標。 對策:加裝變風量閥(VAV)或更換低風速風口。
- 問題3:數據波動異常。 對策:排查儀器故障或外部干擾(如門窗突然開啟)。
五、延伸應用
- 能耗優化:通過風速檢測調整新風量,降低空調負荷。
- 疫控管理:在傳染病病房中,風速與壓差聯動檢測可阻斷交叉感染風險。
結語
上一篇:游離甲醛釋放量檢測下一篇: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5
9
18
18
15
21
18
17
14
15
17
16
11
18
15
16
18
21
21
22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