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測項目與核心指標
1. 靜水壓試驗(抗滲壓力測試)
- 目的:評估抹面層在靜態水壓作用下的抗滲透能力。
- 方法:
- 制備標準試樣(尺寸通常為150mm×150mm或直徑100mm的圓柱體),養護至規定齡期(如28天)。
- 將試樣固定在透水儀上,施加階梯式遞增的水壓(如初始壓力0.2MPa,每級增加0.1MPa)。
- 記錄試樣背面出現滲水時的最大壓力值,即為抗滲壓力值。
- 判定標準:根據材料類型,合格抗滲壓力通常需≥0.6~1.5MPa(具體依據相關標準)。
2. 動水壓試驗(持續加壓抗滲性)
- 目的:模擬實際環境中動態水壓對抹面層的長期滲透影響。
- 方法:
- 在試樣表面施加恒定水壓(如0.3MPa),保持24~48小時。
- 觀察并記錄試樣是否出現滲漏現象。
- 判定標準:在規定時間內無滲漏即為合格。
3. 滲透系數測試
- 目的:量化抹面材料的透水性,適用于實驗室精密分析。
- 方法:
- 使用滲透儀(如常水頭或變水頭滲透儀)測量水流通過試樣的速率。
- 根據達西定律計算滲透系數(單位:cm/s)。
- 判定標準:優質防水抹面層的滲透系數應低于10?? cm/s。
4. 表面吸水性測試
- 目的:評估抹面層表面對水分的吸附能力。
- 方法:
- 采用卡斯騰管(Karsten Tube)法或滴管法,向試樣表面滴加定水量。
- 測定水分被吸收所需時間或吸附量。
- 判定標準:吸水量越低,抗滲性越好(如JC/T 984要求24h吸水量≤5g)。
5. 耐候性及裂縫抗滲測試
- 目的:驗證抹面層在干濕循環、溫度變化下的抗裂性與抗滲性。
- 方法:
- 將試樣置于人工氣候箱中,模擬高溫(如60℃)、低溫(-20℃)或凍融循環。
- 對試樣進行預裂處理(如切割微裂縫),再進行抗滲試驗。
- 判定標準:裂縫寬度≤0.2mm時仍能通過靜水壓試驗。
6. 附著力與抗剝離性測試
- 目的:確保抹面層與基層粘結牢固,避免因剝離導致滲水。
- 方法:
- 使用拉拔儀測試粘結強度(如≥0.5MPa)。
- 通過劃格法或水煮法評估涂層抗剝離能力。
二、檢測流程與注意事項
-
- 按標準比例配制材料,涂抹于混凝土或砂漿基層上,厚度需均勻(通常3~5mm)。
- 養護條件嚴格控制(溫度20±2℃,濕度≥90%),養護周期一般為7~28天。
-
- 實驗室檢測需在溫度23±2℃、濕度50±5%的環境中進行,避免外部干擾。
-
- 透水儀、壓力表等設備需定期校驗,確保數據準確性。
三、常見質量問題與改進措施
-
- 材料配比不當(如水泥用量不足、聚合物摻量過低)。
- 施工工藝缺陷(厚度不均、養護不足、基層未清理)。
- 結構裂縫或接縫處理不當。
-
- 優化配合比,添加憎水劑或纖維增強材料。
- 加強基層處理(界面劑涂刷、找平層修補)。
- 設置分格縫或嵌填密封材料。
四、相關標準規范
- 國內標準:GB 50164、JC/T 984、JGJ/T 70《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
- 國際參考:ASTM C1585(混凝土吸水性測試)、EN 1062-3(涂層抗滲性)
五、總結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憎水率檢測下一篇:抹面膠漿的開裂應變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9
10
14
14
13
9
13
9
10
10
11
10
12
10
10
13
14
13
15
16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