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二、破壞扭矩的定義
三、核心檢測項目
1. 檢測設備與儀器
- 扭矩測試機:需具備高精度扭矩傳感器(誤差≤±1%)、可編程加載速率(通常0.1~10 N·m/s)、實時數據采集功能。
- 夾具系統:模擬實際工況的夾持裝置,需適配不同錨栓規格(如M8~M24),確保無偏心加載。
- 數據采集系統:同步記錄扭矩值、旋轉角度、時間等參數,生成扭矩-轉角曲線。
2. 樣品準備要求
- 樣品規格:按標準(如ISO 898-7、ASTM F606)選取代表性錨栓,涵蓋不同直徑與材質(不銹鋼、碳鋼)。
- 安裝條件:錨栓需按規范植入指定基材(混凝土、鋼材等),固化時間符合產品要求。
- 環境控制:恒溫(23±2℃)、恒濕(50±5% RH)環境下進行預調質處理。
3. 檢測方法與步驟
- 樣品安裝:將錨栓垂直固定于基材,確保無初始松動或傾斜。
- 加載程序:以恒定速率(如5 N·m/s)持續施加扭矩,直至錨栓失效。
- 破壞判定:扭矩值突降或旋轉角度驟增時視為破壞,記錄峰值扭矩。
- 重復測試:每組樣品至少測試5個,排除異常值后取平均值。
4. 破壞模式分析
- 螺紋脫扣:錨栓與基材螺紋咬合失效,可能因材質硬度不足或安裝不當。
- 桿體斷裂:扭轉載荷超過材料抗剪強度,需檢查材料金相組織或熱處理工藝。
- 基材損壞:扭矩傳遞導致混凝土開裂或鋼材變形,反映錨栓與基材的兼容性問題。
5. 關鍵影響因素驗證
- 錨栓幾何參數:螺紋深度、螺距、桿徑對扭矩分布的敏感性。
- 預緊力影響:初始預緊力是否改變扭矩傳遞路徑(需結合軸向拉力協同測試)。
- 基材強度:混凝土等級(C20~C50)或鋼材厚度對錨固效果的依賴性。
四、檢測結果評定
- 標準對比:實測破壞扭矩需≥產品標稱值(如ISO 898-7規定的最小破壞扭矩)。
- 離散性分析:變異系數(CV)應≤10%,否則需排查生產工藝或安裝誤差。
- 報告輸出:包含樣品信息、測試條件、破壞扭矩值、失效模式及改進建議。
五、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 數據波動大:檢查夾具對中度、基材均質性、加載速率穩定性。
- 非典型失效:如基材提前破壞,需優化錨栓選型或增加錨固深度。
六、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5
10
17
12
14
17
17
13
9
13
9
10
10
11
10
12
12
10
13
14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