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耐香煙灼燒性能檢測技術指南
一、檢測概述
二、核心檢測項目
1. 外觀變化評估
- 檢測內容:香煙灼燒后表面是否出現變色、起泡、熔融、裂紋等可視缺陷。
- 評判標準:目視或顯微鏡觀察,對比未灼燒區域,按標準等級(如無變化、輕微變化、顯著損傷)分類記錄。
2. 炭化面積測量
- 檢測方法:使用游標卡尺或圖像分析軟件測量灼燒區炭化痕跡的最大直徑或面積。
- 合格閾值:依據行業標準(如GB/T 17658),通常要求炭化面積<10 mm²或直徑<5 mm。
3. 燃燒持續時間
- 檢測要點:記錄香煙從接觸材料到自行熄滅的時間,判斷材料的阻燃性。
- 安全標準:若燃燒時間超過30秒或引發持續明火,則判定不合格。
4. 殘留物分析
- 檢測內容:灼燒后煙灰、焦油等殘留物的附著程度及清除難度。
- 評估方式:用軟布輕擦表面,檢查殘留物是否造成永久性污染或損傷。
5. 氣味與煙霧生成
- 檢測項目:灼燒過程中是否釋放刺激性氣體或濃煙。
- 儀器輔助:通過氣體傳感器或人工嗅辨評估氣味毒性等級。
6. 材質損傷深度
- 檢測方法:剖切灼燒區域,測量炭化層或熱降解層的厚度(如使用千分尺)。
- 適用對象:多層復合材料或涂層需分層評估損傷深度。
7. 溫度傳遞監測
- 檢測技術:使用紅外熱像儀或熱電偶記錄灼燒點及周圍區域的溫度分布。
- 安全指標:背面溫度升高不應超過環境溫度45℃(如ISO 5657要求)。
三、檢測步驟流程
- 樣品準備:按標準裁剪試樣(通常≥100×100 mm),表面清潔無處理。
- 測試環境:溫度(23±2)℃、濕度(50±5)% RH,無風環境。
- 操作方法:
- 將點燃的香煙(指定品牌,如紅塔山)水平放置于試樣表面,燃燒至自然熄滅。
- 重復測試3次,每次間隔≥50 mm。
- 數據記錄:拍攝灼燒前后對比圖,記錄時間、溫度、損傷特征。
四、依據標準
- 國際標準:ISO 5657(塑料表面燃燒特性)、ASTM D2180(紡織品抗香煙灼燒)
- 中國標準:GB/T 17658-2018《建筑材料耐香煙灼燒性能試驗方法》
- 行業規范:汽車內飾件QC/T 15-92、家具QB/T 1952.1
五、檢測結果應用
- 判定材料是否符合防火等級要求(如B1級阻燃材料);
- 指導生產工藝改進(如添加阻燃劑、優化表面涂層);
- 為產品安全認證(如UL、CE)提供數據支持。
六、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1
12
12
17
15
14
16
16
15
15
17
18
19
16
15
17
20
14
16
18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